群臣看著上面接近撒潑打滾狀態的女帝姬傾瀾不敢說話。
但是心中稍定,姬傾瀾終究是要鬆口了。
便是姬傾瀾貴為九五至尊,也不能跟滿朝官員的意志對抗。
就在此時,柳清瑜卻幽幽出聲道。
“陳長安說的,便是對的嗎?”
她音量不高,但聞聲者無不身體一震。
他們原本統一齣聲,便是為了試探,究竟是何人獻的增發寶鈔之計,那人,便很有可能也是獻計誅殺陳長安之人。
然而他們斷然沒有想到,如今出聲的,居然是他們想象中萬萬不可能的人選,柳清瑜。
只是,柳清瑜為何要故意做出這種違反陳長安過去政令的事情。
甚至於,難道說,誅殺陳長安,裡面居然有柳清瑜的參與?
正所謂天地君親師,雖然晉國此時並未出現三綱五常的理論,但謀劃誅殺自己的老師一事,確實是有點駭人聽聞。
只是,現在的重點並不在此事。
楊保皺眉道:“柳相,你應該是最清楚陳長安才能之人。
他當日既然提出通貨膨脹,便確實有可能發生此事。若是此事成真,那便是晉國之禍。”
“這種情況我自然考慮到了。”
“因此我定下三策。”
“第一,廢除銀本位,禁止民間白銀的流通。
同時禁止民間向官府用寶鈔兌換白銀,嚴刑峻法,打擊偽鈔,打擊民間的私自白銀流動,只允許用寶鈔交易。
這樣便不會有白銀短缺的問題。”
“第二,將寶鈔與食鹽掛鉤,允許百姓用寶鈔購買食鹽。”
“第三,回收寶鈔,定期銷燬過量的寶鈔,確保市面上流通的寶鈔數量有限,這樣便能減少所謂的通貨膨脹。”
柳清瑜自信道。
她話音剛落,姬傾瀾便帶頭鼓起掌來。
姬傾瀾意氣風發道:“沒錯,這正是朕的意思。”
而看到群臣露出思索的樣子,柳清瑜更是自信自己已經說服眾人。
而這,便是她證明自己強於陳長安的開始。
只有大司農李行舟出言道:“柳相所說一事,臣也曾聽陳長安說過,柳相的說法自然有道理。
但是陳長安既然過去極力反對,定然也有其中的道理。”
他一齣聲,立刻有人附和道:“臣也有此意。既然陳長安之前曾極力反對,那他的反對,自然也是有道理的。
雖然臣等已經無從得知陳長安當日的言論,但是廢除陳長安留下的政令,臣覺得還是得從長計議。”
柳清瑜的臉色立刻,就黑了。
她最恨的,就是百官剛才說的這點。
在官場之上,陳長安說的事情就是權威。
陳長安總是對未發生的事情言之鑿鑿,彷彿親眼看見。
然而柳清瑜知道,陳長安是人,不是神。
她柳清瑜的才能,不比陳長安差!
但是隻要陳長安開口,就一定是權威。
她柳清瑜提出的政策,縱然有萬般道理,只要跟陳長安的想法有出入,那就一定會被群臣反駁。
而如今,哪怕陳長安已經不在了,只是他曾經留下的政令,只要柳清瑜違反了,百官依舊會反對。
想到這裡,柳清瑜已經感覺五內俱焚。
她對誅殺陳長安的最後那點愧疚心理,此刻也消失的無影無蹤。
她只感覺後悔沒有牽連陳長安的黨羽,將今日在官場之上支持陳長安的人也給殺個乾淨。
柳清瑜終於有點不耐煩的開口:“都說通貨膨脹,那又有誰親眼看到過通貨膨脹呢?
我再說一遍,難道陳長安說的就一定對嗎?沒有發生的事情,有什麼好說的。
若是真通貨膨脹了,那時候再解決,自然也不遲。難道他陳長安是宰相,我柳清瑜就不是宰相了嗎?
還是說,陳長安才是這個國家的主人?”
剛剛開口的人立刻面面相覷,不敢接這頂帽子,猶猶豫豫的再開口:“只是……”
“夠了!”姬傾瀾在此刻一聲暴喝。
她已經聽夠了陳長安長,陳長安短的。
既然百官拿不出反駁柳清瑜的話。
那便說明,柳清瑜是對的。
姬傾瀾通過內憂外患這事,已經知道了陳長安是草包。
幸好,柳清瑜沒有被陳長安誤導,乃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如今她提出的利國利民,並且對姬傾瀾也極其有利的計策,卻被百官用陳長安的名義阻撓,她怎能不急?
連帶著她看百官的眼神,都變得厭惡起來。
這其中,不知道有幾人是陳長安的黨羽。
又有幾人,跟陳長安一樣的酒囊飯袋。
“再提陳長安者,拖出去杖責四十。爾等若是覺得陳長安才是對的,便儘可追隨陳長安離開晉國。
如今的晉國需要的是新銳之士,不願意隨朕繼續前進的,儘可以離開晉國。”
她話語之中,頗有指桑罵槐在說楊保是老東西的意思。
姬傾瀾話語如此嚴厲,如今又有柳清瑜作為輔佐。
一帝一相此刻皆是同一立場,百官立刻就有些遲疑了。
他們雖然感覺柳清瑜的話哪裡有點問題。
但是細細想來,若是按照柳清瑜的想法實施運轉下去,那過去的寶鈔導致通貨膨脹的事情可以說是迎刃而解。
難道說,當真是陳長安思想老邁,如今是弟子賢於師。
陳長安,真的已經落後柳清瑜太多,留下的政令確實需要大刀闊斧的改革了?
“退朝!”姬傾瀾不耐煩道。
百官跪地謝主隆恩,然後逐步離開朝堂。
只有楊保和其餘幾人,依舊站在原地,目露迷茫之色。
………………
遠在蔡國,正在一處山谷之中休憩的陳長安,已然得知了晉國內的風波,
更是得知了女帝姬傾瀾即將增發寶鈔一事。
他在晉國的耳目還未被拔除乾淨,這耳目原本是為了監察百官,如今正好給他提供情報。
而他看到姬傾瀾要增發寶鈔的事情,頓時露出瞭然的神色。
女帝在他在時,就多次旁敲側擊增發寶鈔的事情。
也曾在背後咒罵他是亂臣賊子,貪財貪到這種地步,居然不肯她從民間取用些銀子。
又背後扎他的小人,妄圖用巫蠱術咒死他。
不過當時陳長安並未在意,只覺得是一時的怨言。
但從莫須有那件事情發生後,陳長安就逐漸明白,女帝怕是每件事情都耿耿於懷,早就真心想讓他死了。
所以陳長安一走,女帝立刻就廢除他留下的政令。
恐怕無視他當初的警告增發寶鈔只是第一步。
他當初用十五年時間立下的種種良政,女帝姬傾瀾也是因為想要證明自己或者厭惡他的想法,逐步廢除。
他原本以為晉國只是會經歷短暫的動盪和間歇性的衰弱,最後迴歸當初的小國地位。
但是現在看來,在女帝姬傾瀾的胡作非為下……
晉國會走入何等境地,猶未可知。
只不過女帝姬傾瀾並未直接白白大量增發寶鈔。
而是同時推出了三道政令。
這件事情倒是出乎了他的意料。
不過又在情理之中。
“這背後,怕是有柳清瑜在出力。”陳長安喃喃道。
這三道政令,很有柳清瑜的味道。
就連陳長安,也不得不讚譽一聲柳清瑜是有才能的。
只是,不夠……
而不夠智慧,往往比愚蠢,會釀下更大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