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长安的仰仗,除了系统提供的属性点外,便是他穿越前并熟读记忆在脑子里面的历史资料。
若说宝钞,那宝钞最为盛行的朝代无疑是明朝。
柳清瑜自以为万无一失的宝钞三策,其实在蓝星的历史上都有着与之相关的对应。
蓝星的历史上,也曾有朝代因为矿产不足,而大量发行纸币,这个朝代便是明朝。
只不过明朝短缺的是铜,而晋国短缺的是银子。
明太祖朱元璋曾为了纸币宝钞的通行,颁布禁银令,后续更是禁止使用铜钱,规定民间的交易只能用宝钞进行。
朱元璋以为,只需要通过严格的法律和官府的监管,就能让宝钞成为市面上流通的通用货币。
然而,随着宝钞数量的增发,宝钞还是迅速贬值,仅仅是朱元璋在位的30年间,宝钞就贬值了十倍。
直到后续朱棣执政期间,幕僚夏元吉提出,回收旧宝钞,进行销毁。
以及将宝钞的价格与食盐挂钩,才略微阻止了宝钞贬值的速度。
然而即便如此,用夏元吉的评价来说,宝钞贬值造成的危害还是远远超过了苛捐杂税。
而后续的明仁宗时期到明英宗时期,则是缓慢开放银禁,到明英宗时期,更是完全废除银禁令。
后续明世宗时期,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彻底确定了白银作为主要货币的地位。
柳清瑜的宝钞三策,正好与明太祖朱元璋,以及明成祖朱棣还有名臣夏元吉的想法不谋而合。
也让陈长安感慨,聪明人的脑回路总是相似的。
若是古代人,当真很难从中找到漏洞。
然而陈长安站在现代人的角度,有既有的历史作为参考,自然能看出其中的弊端。
一是柳清瑜禁止将宝钞兑换银子,这算是废除了陈长安立下的银本位准备金制度。
纸币的保值,主要与两者挂钩。
一个是贵金属价格,一个是国家信用。
而失去了以银本位为依据的准备金制度。
晋国的宝钞如今只与晋国的国家信用挂钩。
保值系数可以说是直线下降。
并且,晋国与明朝的情况也截然不同。
明朝是可以自给自足的封建大一统帝国。
而晋国只是诸个诸侯国里较为强大的一支。
目前晋国是很强大,但那就是建立在陈长安在,对外战争屡战屡胜,
并且内修贤政,每年都能看到经济变好的情况下,晋国才能保持强大的国家公信力。
然而如今离了陈长安,陈长安也不能说晋国就一定会一败涂地。
但是只要晋国哪怕对外战争输了一小场,或者政策哪里出了一点问题,
整个国家信用都会波动,导致宝钞的价值发生剧烈波动。
时不时会大幅度价值波动的官方货币,就连现代国家都不一定承受的住,说不定就政府直接摆烂宣布破产了。
更何况是晋国这种尚未封建大统一的古代诸侯国。
二来则是,宝钞这种纸币需要直面来自贵金属的冲击。
在明朝时期,明朝的宝钞就面临来自日本和西班牙的白银冲击。
不保值的宝钞,和稳定保值的白银,明朝百姓又不是傻子,自然知道留存白银,而上交宝钞。
民间,会进行自发的用贵金属淘汰宝钞的行为。
而这,无疑会让宝钞变为路人路过都懒得捡的废纸。
而柳清瑜的政策,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
晋国并非封闭的孤立主义国家,而是诸侯国中的一个,不得不时刻面临来自其他诸侯国的影响。
晋国的百姓,在利益的驱使下,本能的会选择保留来自其他国家的铜钱和白银,而放弃宝钞。
以古代国家的监管能力,完全禁止某种民间行为几乎是不可能的,尤其是金钱交易这种时刻在发生的事情。
柳清瑜的宝钞三策理论上很完美,但是根据陈长安的预估,宝钞很快就会变成废纸。
而贵金属会重新在民间流通,最后倒逼晋国朝廷重新宣布铜钱或者白银作为法定货币流通。
但是这样一来,陈长安苦心经营的宝钞政策却没了。
陈长安辛辛苦苦经营十年的能够给晋国每年带来上百万两白银收入的宝钞政策,
将会随着柳清瑜的一句轻飘飘的话而彻底破灭。
而这,还是理想中的情况。
如果柳清瑜是缓慢增发宝钞,并实行宝钞三策。
那么在五到十年内,才会发生宝钞变成废纸的情况。
但如果姬倾澜和柳清瑜是短时间内爆发性大量增发宝钞。
那么极有可能引发晋国百姓的恐慌。
让宝钞变为废纸的情况一夜之间到来。
如今晋国百姓的积蓄,大多数都是以宝钞的方式存在。
宝钞变为废纸,意味着大部分晋国百姓将一夜之间一贫如洗。
而晋国百姓的积蓄清零,将会导致消费增长停滞。
原本陈长安发展起来的晋国商业,也会因此而迎来毁灭性的打击。
女帝的此举,怕是能让晋国的经济倒退十年不止。
到时候晋国的公信力,也会直接跌穿到谷底。
而如今,正是中原诸国争霸之时。
正所谓强则强,弱则亡。
晋国倒退,而其他国家前进。
便是拉开了差距。
晋国的农业本就一般,又失了可能得手的河套平原。
而如今,作为支柱的商业又即将遭遇毁灭性的打击。
柳清瑜自以为完美的政策,以及女帝姬倾澜轻率的举动,极有可能是推动了晋国通向毁灭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
至于是否有人能劝柳清瑜……
哪怕陈长安当面,也劝不住柳清瑜。
柳清瑜的缺陷便是如此,总是迷信理论。
她提出的宝钞三策也是如此,若是一切真的能够按照她的理论运行,那么自然万事大吉。
可是事实的进行,往往是跟理论有出入的。
这便是柳清瑜的局限性,也是陈长安想要下放她到底层历练的原因。
只是,柳清瑜不愿。
陈长安知道柳清瑜的怨言,那就是陈长安总是摆出一副“我就是知道这个想法不行”的态度。
柳清瑜以为陈长安是骄傲自大,却不知道,陈长安是在以史为鉴,知道蓝星历史已经验证了这个想法不行。
但是陈长安不能说,就算说了,柳清瑜也不信。
至于理论,陈长安已经试过了,跟古代人讲清楚最浅显的经济理论已经是极限,
让他们提前两千年去理解更高深的经济理论,完全是天方夜谭。
陈长安只能默默的做事,并规定只能按照他的规定做事。
也正是如此,他成为了女帝眼中的乱贼,
成为了柳清瑜眼中那个高傲自大,不容许他人反驳,被权力迷惑的需要大义灭亲的对象。
就算他已经屡次透露出自己的苦衷,但是,姬倾澜和柳清瑜,终究是不信的。
百官的评论,陈长安也略微看了两眼。
这些官员,都是他苦心提拔起来的贤才。
如今与女帝这样对峙,恐怕迟早会决裂。
在被女帝记恨的情况下,还有几个人能留在朝堂上都是个问题。只是这一切,说到底又跟他陈长安有什么关系呢?
姬倾澜无数次声明,这晋国是她姬倾澜的晋国。
晋国的毁灭,自然也是姬倾澜自己的事情。
只是,苦了这天下苍生。
陈长安叹息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