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國作為新晉大國,自然是各國的重點關注對象。
女帝姬傾瀾宣佈即將增發寶鈔一事,立刻引起了各國探子的注意。
從玉京城中,無數的信鴿從各國探子的手中飛出,
攜帶著姬傾瀾即將增發寶鈔的消息飛往了各國,又快馬加鞭由驛使送往了各國國君那裡。
這情報,立刻就引起了各國國君的高度重視。
魏國的宮殿之中。
魏王曹襄正在與群臣飲宴。
群臣看著上方的魏王曹襄,眼中流露出一絲無奈之意。
自從多年前魏晉交戰,曹襄花費大力氣培養的精兵魏武卒被陳長安一舉殲滅後,曹襄就徹底一蹶不振。
雖然依舊在處理政事,但是已經失去了過往那種進取的銳氣。
在他人眼中,魏王曹襄已經是一具行屍走肉。
而曾經的堂堂大國魏國,如今卻不得不給晉國當狗。
魏王曹襄每每喝醉之後,都會去太廟痛哭,自陳子孫無能。
然而群臣,對魏王曹襄的慘狀,卻是頗為能夠理解的。
每每有人勸諫曹襄,曹襄便苦笑著自嘲一聲。
“既生安,何生襄。有陳長安在,我再如何振作,又能怎樣?”
若是曹襄指向的對象是他人,群臣定然不屑一顧。
但是他說的,可是晉國的那位陳長安啊。
少年將軍殘兵大破匈奴。
以一萬之兵破釜沉舟殲滅五萬魏武卒。
六次西征打得秦國鐵軍不敢東進。
各國的君王和將軍,哪個沒有在陳長安手下吃過虧。
曹襄也算是一代雄主,不還是乖乖在陳長安的手下吃癟。
眾人,除了咒陳長安早點死外,沒有任何的辦法。
至於前些日子,從晉國首都玉京城裡傳來的情報。
說女帝姬傾瀾以莫須有的罪名要誅殺陳長安,又賞金百兩搜尋陳長安的信息,
並以萬戶侯為獎賞,懸賞陳長安的人頭。
對於這個情報,諸國的國君自然是不信。
哪怕是頭豬,也知道不能放跑了陳長安。
女帝通緝陳長安,說不定就是陳長安設下的計。
等到各國急吼吼的出征晉國,立刻就會發生,我陳長安又回來啦!的事情。
然後迎接各國的又是一陣慘敗,不得不割地求饒。
想到這裡,魏王曹襄就又聯想到自己被陳長安戲耍的過往,鬱悶的連灌了幾口酒。
“報!”一名探子帶著情報衝進宮廷之中。
“又是晉國的情報。”曹襄見狀,苦笑一聲。
晉國的情報他每天都看。
但越是看,就越是絕望。
一切的跡象,都表明晉國正在蒸蒸日上。
若是這樣下去,魏國遲早被晉國吞併。
魏國先王留下的基業,怕是要敗在他的手裡了。
然而曹襄還是習慣性的看起了情報。
本以為今日看情報也會是徒勞無功。
沒想到曹襄閱讀完情報,又不敢置信的細細閱讀了第二遍。
隨後,他眼中似乎冒出了精光,原本佝僂的身子立刻坐直了起來。
群臣突然之間像是產生了幻覺,曹襄如此表現,彷彿曾經那個英明神武的魏王又回來了。
“晉國女帝姬傾瀾要增發寶鈔。不知道,我們魏國是否可以學習晉國那樣增發寶鈔啊?”曹襄摸了摸鬍子笑道。
當初陳長安搞寶鈔後,給晉國帶來了每年幾百萬兩銀子的收益。
其他國君自然也是眼紅至極,想要直接照抄。
魏王曹襄自然也不例外,當即下令在國內推行寶鈔。
只不過,不知道為何,寶鈔的推行總是遇到重重困難。
時至今日,也僅僅是在民間小範圍流通。
至於作為主要貨幣,那更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如今晉國女帝想要增發寶鈔,曹襄本能的感覺這行為有哪裡不對勁。
但如果這背後是陳長安在指使,那麼他就立刻表演變臉,直呼這背後定是有他看不懂的高明策略。
“大王,萬萬不可啊。”
剛剛還覺得魏王曹襄英明的群臣立刻冷汗都流下來了。
一人直接當場跪地,高呼“大王萬萬不可。”
“寶鈔能夠推行,完全是建立在晉國的國力之上。”
“增發寶鈔本就是在透支國力。”
“寶鈔的存在,本可以細水長流帶來持續的收入。”
“而濫印寶鈔,定然導致寶鈔貶值,乃至變為廢紙。這完全是竭澤而漁的做法啊。
魏國國力本就不強,若是也學著如此行事,那恐怕是在自取滅亡啊。”
魏王曹襄立刻了然,嘆息道:“陳長安果然是大才。”
魏國在晉國的探子無數,自然知道陳長安曾經屢次禁止濫發寶鈔的行為。
沒想到,在10年前,陳長安就已經料到了會有今天。
然而很快,他就忍不住笑了起來。
“既然如此,那女帝這麼做,分明是在自毀長城啊。”
他曹襄做十件損害晉國的事情,竟然都不如晉國女帝的隨手施為。
想到這裡,曹襄忍不住要大笑起來。
不過很快,他就面色嚴肅起來。
“不過有今日此事,說明,陳長安恐怕真的已經離開了晉國。
若是陳長安還在,斷然不會允許女帝如此肆意妄為。”
“沒想到啊沒想到,竟然真的有人捨得趕走陳長安這種大才。”魏王曹襄忍不住唏噓感慨起來。
就算是頭豬,也知道不能放走陳長安。
但是奈何有些人,就是連豬都不如啊。
魏王曹襄乾脆站起身,眼中似乎放出無窮的自信光芒,群臣這才確信,那個魏王真的回來了。
“宣,魏國有人能提供陳長安消息者,賞金千兩,能做將陳長安帶到朕面前的,封萬戶侯。
同時對外放出消息,若是陳長安願意做寡人的謀士,寡人可讓陳長安裂土封王!”
………………
同時,西邊的秦國、南邊的楚國同樣得到了消息。
諸國的國君或是大笑,或是疑惑不解,或是眉頭緊皺。
但是很快,同樣的政令就從王宮之內傳出,飛往各地。
意思都是“寡人求賢若渴,陳長安寶寶快來寡人這裡,寡人這裡待遇好,福利高。
而且寡人不像是晉國那個女帝那樣小心眼。”
至於晉國的百姓,則是依舊對此無知無覺。
大部分人對女帝姬傾瀾即將增發寶鈔一事,並沒有什麼實感。
只覺得增發寶鈔這事,跟自己這個升斗小民沒什麼關係。
就算說了兩句,也會被反駁。
“這其中是柳相和陛下的意思。難道你覺得,你比柳相和當今聖上更會治國?”
反而大多數人最近正在稱讚“女帝仁厚”。
陳長安走後,市井裡的管控明顯變鬆了。
隨地吐痰大小便也不會受罰了。
打架鬥毆也不會被拘禁起來。
只要不直接跟女帝作對,或者乾脆犯事之後連忙罵兩聲陳長安。
那日子便是相當的好過。
最近市井街面上,青皮流氓也活躍了起來。
這些人口中最是稱讚“女帝仁厚”。
至於一些老實做買賣的小商小販。
面對市面上逐漸興起的亂象。
還有女帝即將增發寶鈔的傳聞。
也就是捏著鼻子在忍,覺得頂多動盪一時。
而為了日子能過下去,嘴上也時不時的念兩聲“女帝仁厚”。
百官則是依舊在議論不休,只是女帝已經三日不上朝。
百官心中縱然有千般意見,也只能憋在心裡。
各國國君對女帝即將增發寶鈔一事的評價,群臣對此事的評價,還有百姓對此事的評價,全部彙總在一起。
最後全部擺在了女帝姬傾瀾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