錘石文學
一個專業的小說推薦網站

第15章

不過衛炩可沒有皇帝這麼周到的醫療條件,她自己哎呦了半天,也只有阿箬給她倒了些熱水。

又叫著揉肚子,最後還是太醫姍姍來遲,她才終於坐上了馬桶。

而這時的惢心,正跪在太后的面前。

惢心本來就是宮女,等到當初各位福晉格格入王府後,才和其他心字輩的宮女們一起分派到了各個院中。

也就是說,比起後來指派的主兒們,皇帝才是她們真正的,放在第一位的主子。

所以嫻貴人的行動和言語,都能通過惢心立刻傳到皇帝面前去。

甄嬛暗暗點頭,這就對了。

怪不得原本的惢心經歷了那麼多事情還對那個如懿不離不棄,因為這根本就是皇帝的命令!

皇帝心裡還有如懿,所以派去自己的人幫助她、服侍她、暗中保護她,也暗中監視她。

若非如此,皇帝哪裡敢用江與彬這個人?

把人家心上人搞斷了腿,卻又信任他的醫術?

這等於把命交在仇人手裡。

惢心後來被折磨到斷腿才嫁給了江與彬,現在看來,其中也少不了貓膩。

宮中行刑,宮中診治,是輕是重,都可以由皇帝一手遮天。

惢心的斷腿,也許是皇帝終於覺得不用再留她在如懿身邊,才終於大發慈悲地解救了她。

對此,甄嬛只想說:“呸!”

什麼晦氣玩意兒。

就為了你又窩囊又捨不得,就這樣禍害一個忠心耿耿的小姑娘?

還可著一個人薅羊毛,資本家都不敢摁著一個人壓榨!

也對,皇帝比資本家更陳舊腐朽,他是封建朝代的頭子!

甄嬛翻了翻白眼。

但幸好,惢心這個姑娘跟著阿箬也學機靈了,看見皇帝那不靠譜的樣子,當機立斷,決定投奔太后。

“所以皇帝的腹痛,是因為烏拉那拉氏的點心?”

太后的聲音聽不出怒意,也聽不出別的情緒。

惢心跪在地上,老老實實的回答:

“是的,主兒現在常遇到內務府的剋扣,點心本來就不新鮮了。而主兒又沒有洗手,也沒摘掉護甲,就這麼餵給皇上吃了。主兒自己也差不多同時發作了。”

“哦。”甄嬛閉上眼睛,摸了摸手中的茶碗,隨口問道:“現在送給嫻貴人的點心,都是御膳房裡尋常的那些吧?”

“是。”惢心深深低頭。

“哀家記得,這宮裡的點心,除了特意要的和金貴些的是剛做好就送之外,其他點心大都是兩日才送一次。

”甄嬛睜開眼睛,深深看著惢心:

“烏拉那拉氏拿來給皇帝吃的點心,是哪一次送來的?”

惢心心領神會,再次拜倒:“奴婢記得清清楚楚,是五日前送來的點心,嫻貴人本來命奴婢丟掉,誰知今日卻偏偏拿出來給皇上吃了。”

“那你們呢,也沒攔著?”

“當時奴婢與阿箬因為別的事情,暫時離開了一下,回去的時候就見到嫻貴人在給皇上喂點心了。因為當時的場面,奴婢們也不好多看,是等皇上吃完才發現不對勁的。”

“這就好,”甄嬛溫和地笑了,“好孩子,心思細,腦子清楚。這樣你們也都不用擔這個責,就讓烏拉那拉氏自己受著吧。”

太后懿旨,嫻貴人烏拉那拉氏侍奉不周,應對失當,撤綠頭牌一月,小懲大誡。

皇帝聽到的時候還不相信,叫來惢心細細詢問。

“那包點心剛送來,主兒就說不喜歡,讓放在一邊,這麼擱置了好幾日,忽然又要,但主兒沒吃,聞了聞就放下了。”

“奴婢當時也聞了聞,覺得不好,就要拿去扔掉。主兒說留著還有用,但又不說做什麼,等了幾日,奴婢還是收拾起來準備丟掉。”

“但誰知要扔的時候,這包點心忽然不見了,主兒說沒關係,她心裡有數,奴婢就不再說了。誰知那日竟然送給皇上吃了。”

惢心拜倒,連連叩頭:“是奴婢不夠當心,當時有事離開了一下,才沒發現主兒餵給皇上的點心是放了好幾日的。”

皇帝的太陽穴突突直跳,他按了按眉心,忍下湧到心頭的怒氣,擺擺手:

“下去吧,沒你的事了。”

他不得不承認,皇額孃的處置沒有一丁點兒問題。

總不能把事情說出去,大清的皇帝因為吃東西沒洗手而拉肚子了吧?

再說,這本來就是衛炩的錯。

這是她故意的!

她想謀害朕!

皇帝立刻毛骨悚然地想起來那碗綠豆湯,並決定以後都不要喝任何一個烏拉那拉送來的湯了。

也不要吃任何一個烏拉那拉送來的點心了。

他自己生了一會兒氣,然後就安生下來。

算了,皇額娘也處罰過她了。

再說,要是真想謀害自己,至於用放壞了的點心嗎?

也就是嬌嫩俏皮的女孩子家家,偶然作弄一下,出出氣就好了。

他還能怎麼樣?當然是選擇原諒她!

甄嬛:嘔了,他超愛。

而剛剛從腹瀉恢復過來就喜提綠頭牌封印的衛炩,又嘟著嘴不高興起來。

不為什麼,就因為嘉貴人在請安閒聊的時候說了什麼皇上登基後第一個孩子是貴子,是有福分的孩子。

衛炩覺得自己聰慧,她一想就明白了,太后撤掉自己的綠頭牌,就是為了不讓自己生下貴子!

肯定是因為知道皇帝心裡有她,這才百般防備。

一旦想明白,今天又是幸福的一天呢,衛炩。

而說了那段話的嘉貴人,第一時間就被叫到了太后的慈寧宮挨訓。

只不過因為沒人和衛炩的關係好,所以衛炩還對嘉貴人被責的事情一無所知罷了。

“哀家問你,這貴子的說法,是你們玉氏的講究嗎?你拿著小小玉氏的規矩,往大清的阿哥格格身上套?”

嘉貴人立刻跪下:“太后明鑑,臣妾不敢啊!這並非是玉氏的說法,而是大清民間流傳甚多的吉祥話,臣妾偶然聽聞,才閒談了幾句。”

“我大清在關外時,奉行的是幼子承繼。入關之後為了融合漢人、穩固天下,方才講究嫡長,但從世祖皇帝起,一直到本朝,向來都是立賢為重。”

閱讀全部

評論 搶沙發

登錄

找回密碼

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