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這麼個人才,拜祭一下人家母親,值!”
“誰敢說個不字?咱老李第一個不答應!”
祭拜完畢,簡單用了些早膳。
朱元璋和李善長便匆匆離去,各有各的忙碌。
崔時安目送他們離開,心裡頭對這個突然冒出來的便宜老爹,倒也沒太多的感覺。
他只曉得,這便宜老爹在西北邊境和大明內地之間倒騰些貨物,賺些銀兩。
崔時安轉身回屋,開始清點起自己的系統倉庫。
“嗯……讓我看看都有啥好東西。”
“全唐韻……這可是個寶貝,得好好收著。”
“造物通志……這書裡頭的東西,可都是領先時代幾百年的啊!”
“魯班機關術……嘿嘿,這玩意兒有趣,有空得好好研究研究。”
“新墨卷……這可是個賺錢的好東西。”
“八段錦之法……嗯,這個可以用來強身健體。”
“鵝絨……這可是個好東西,冬天保暖全靠它了。”
“土豆、紅薯、辣椒……這些高產作物,可是解決百姓饑荒的神器啊!”
系統倉庫裡,琳琅滿目,應有盡有。
有些東西,崔時安已經用過,效果拔群。
有些東西,他還留著,以備不時之需。
奉天殿內,金碧輝煌。
朱元璋一上午的時間,都用來單獨召見徐達了。
他對北伐蒙古的作戰計劃,格外重視。
每一個細節,他都要反覆確認,確保萬無一失。
“徐達啊,這次北伐,事關重大,你可千萬不能掉以輕心!”
“咱把大明的江山,都交到你手裡了!”
徐達單膝跪地,抱拳說道:“皇上放心,臣定當竭盡全力,不辱使命!”
朱元璋滿意地點了點頭,這才讓徐達秘密出兵,調兵遣將,準備北伐。
忙完正事,已是下午時分。
朱元璋來到後花園,放鬆心情。
他逗弄著一隻羽毛油亮的八哥。
這八哥,不僅長得俊俏,還特別聰明,會說幾句吉祥話。
朱元璋越看越喜歡,臉上露出了難得的笑容。
“這小東西,真是有趣得緊!”
“咱那個便宜兒子,肯定喜歡!”
“等會兒就給他送去,保準讓他樂得合不攏嘴!”
篤篤篤。
一陣急促的腳步聲由遠及近,打破了後花園的寧靜。
朱元璋一聽這熟悉的步點,心裡就“咯噔”一下,像是做了什麼虧心事似的,下意識地縮了縮脖子。
他抬頭一看,果然是劉基那張嚴肅認真的臉,頓時覺得有些頭疼,臉上也露出了幾分不悅的神情。
不過,轉念一想,朱元璋還是決定把懷裡那隻心愛的八哥藏好,免得又被劉基嘮叨。
“伯溫。”朱元璋定了定神,儘量讓自己的語氣聽起來平靜些,跟劉基打了個招呼。
劉基微微頷首,算是回禮,但他的目光緊緊地盯著朱元璋,似乎要把他看穿。
朱元璋被他看得有些發毛,心裡暗自嘀咕:“這老劉頭又想幹嘛?”
他忍不住開口問道:“有什麼事嗎?”語氣中帶著一絲試探。
劉基這才緩緩開口,他的語速很慢,但清晰而有力:
“洪武三年春三月,大地冰封尚未消融,工部奏報,兩京十三司的農田耕種進度遲緩,恐怕會影響春種。”
“微臣與戶部尚書楊思義聯合查辦六十多名貪汙官吏,現已全部落網,刑部已依法處置。”
“禮部進言,稱《增廣賢文》晦澀難懂,打算重新修訂啟蒙讀物……”
劉基慢條斯理地說著,一件件,一樁樁,都是國家大事。
朱元璋聽得額頭直冒汗,一顆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他心裡急得像是熱鍋上的螞蟻,暗自叫苦:“我的老天爺啊!你倒是快點說完啊!再這樣下去,我這寶貝鳥兒都要被捂死了!”
可朱元璋也知道,劉基這人,一旦打開了話匣子,那就沒完沒了了。
他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祈禱,祈禱劉基能早點結束這冗長得像老太太裹腳布一樣的經筵朝奏。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彷彿過了一個世紀那麼漫長。
劉基終於停了下來,他那張萬年不變的嚴肅臉上,竟然露出了一絲難以察覺的玩味。
他看著朱元璋,慢悠悠地問道:“陛下,鳥死了嗎?”
轟!
朱元璋只覺得一股熱血直衝頭頂,他死死地盯著劉基,聲音都變了調:“你……你說什麼?你在戲耍朕?!”
他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劉基這老傢伙,平時雖然迂腐了點,但也不至於如此大膽啊!
朱元璋哪裡知道,劉基早就看穿了他的小把戲,故意滔滔不絕地彙報政務,就是為了讓他懷裡的八哥憋死!
劉基也豁出去了,他直視著朱元璋,聲音洪亮,擲地有聲:“陛下!微臣就是在戲耍您!”
他頓了頓,加重了語氣,一字一頓地說道:“沒錯!就是戲耍您!”
“混賬!你個大逆不道的東西!”朱元璋氣得渾身發抖,他猛地一拍桌子,咆哮道:“朕要殺了你!”
這隻八哥可是他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弄來的,嘴甜得很,能說不少吉祥話呢!
原本,朱元璋還打算把這寶貝送給崔時安,給他一個驚喜,現在可好,全被劉基這老傢伙給毀了!
劉基卻是毫無懼色,他挺直了腰板,脖子一梗,大聲喊道:“來啊!殺啊!臣等這一天,已經等了很久了!”
他越說越激動,聲音也越來越高亢:“這些日子,陛下您整天在外面瞎晃悠,身邊圍著一幫不三不四的人,朝廷大事不管不問,國家也不管了!”
“長此以往,這大明朝還要不要了?您還像個皇帝的樣子嗎?您的德行都丟到哪裡去了?這樣下去,您還怎麼治理天下?!”
劉基一口氣說完,胸口劇烈地起伏著,彷彿要把這些日子積壓在心頭的怨氣全部發洩出來。
“就算您今天殺了我,我也毫無遺憾!”
“劉基!你放肆!”朱元璋徹底被激怒了,他指著劉基的鼻子,怒吼道:“誰告訴你朕在外面鬼混的?誰又是奸佞?你今天必須給朕說清楚!”
他氣得眼睛都紅了,恨不得把劉基生吞活剝了!
劉基臉色鐵青,“誰是奸佞?這還用得著我說嗎?陛下心裡跟明鏡似的!我劉基就算今天掉了腦袋,也要把這幫禍國殃民的傢伙揪出來!”
“放屁!朕的大明賢士,豈容你這般汙衊!”朱元璋眼裡的怒火幾乎要噴出來,閃著寒光,那是真的動了殺心。
“賢士……呵呵。”劉基冷笑兩聲,嘴角撇得像彎刀一樣,滿是不屑。
朱元璋手指著劉基,氣得手指頭都在打顫:“好!好!好!朕今天就讓你死個明白!走!”
說完,朱元璋一把拽起劉基,兩人氣沖沖地朝著南京城郊的崔府奔去。
一路無話,君臣二人各懷心事,氣氛壓抑得很。
終於,崔府到了。
見到崔時安,朱元璋強壓下心頭的怒火,勉強擠出一絲笑容。
而劉基,死死地盯著崔時安,兩隻拳頭捏得咯咯作響,彷彿隨時都會撲上去。
崔時安被劉基看得心裡發毛,一臉疑惑地看向朱元璋,問道:“這位是……?”
朱元璋臉上的笑容更僵硬了:“前些日子,不是去御史臺幫你求情嗎?這是我在御史臺的朋友,聽說你幫了朝廷大忙,特意來看看你。”
劉基一下子愣住了,像被雷劈了一樣,呆若木雞。
他做夢也沒想到,陛下在宮外如此看重的人,竟然會是崔時安!
南京城郊的崔時安,崔縣男!這不就是那個提出“崔時安定律”,幫助朝廷清查貪官汙吏的幕後功臣嗎?
也許現在朝中還有很多人不知道崔時安是誰,更不知道他暗中為朝廷立下了多大的功勞。
但是,劉基這些日子跟戶部尚書楊思義一起查辦貪汙案,又怎麼可能不認識崔時安呢?
劉基臉上的冰霜瞬間融化,之前的怒氣和殺氣消失得無影無蹤。
他連忙收起那副凶神惡煞的樣子,換上一副恭敬的表情,雙手抱拳,深深地鞠了一躬:“在下溫文書,見過崔縣男。”
這態度轉變之快,簡直比翻書還快,一百八十度大轉彎,讓一旁的朱元璋都看傻了眼。
劉基這人啊,眼裡揉不得沙子,是你的,那就是你的,不是你的,他能跟你拼命。
有真本事的,他佩服得五體投地,沒本事的,他能噴得你狗血淋頭。
崔時安也愣了,心說這老頭是唱的哪一齣?進門的時候還跟個要吃人的老虎似的,這會兒咋就變成溫順的小貓了?
“這位御史大人,您太客氣了,”崔時安一擺手,“來來來,屋裡坐,喝杯熱茶暖暖身子。”
三人圍著一張八仙桌坐下,屋裡靜悄悄的,只有茶壺裡咕嘟咕嘟冒著熱氣的聲音。
劉基琢磨了一會兒,像是下了很大的決心,開口了,聲音低沉,還帶著點試探的意味:“崔縣男,最近我這心裡頭啊,堵得慌,有件事兒,想請您給參謀參謀。”
崔時安點點頭,表示自己在聽,又謙虛地說:“您說,我可不一定懂這些彎彎繞繞。”
劉基清了清嗓子,像是在醞釀什麼重要的發言:“最近,我那御史臺的頂頭上司,跟皇宮裡那位,鬧了點彆扭……”
“您說的,是劉基吧?”崔時安不等他說完,直接打斷,語氣裡帶著幾分篤定。
這京城裡,敢這麼跟朱元璋對著幹的,除了劉基那個倔老頭,還能有誰?
劉基臉上閃過一絲尷尬,但很快又恢復了正色,他笑了笑:“是啊,正是劉學士。
他勸諫陛下,說不該在宮裡頭玩八哥,這……這讓陛下很生氣,兩人都動了真火,誰也不讓誰。這事兒鬧得。
“唉,我這做下屬的,自然想替長官分憂。崔縣男,您見多識廣,對這事兒有什麼看法?”
崔時安沉默了。
他心想:這老頭兒,葫蘆裡賣的什麼藥?這種事也敢拿出來說?
議論天子的事,一個不小心,那可是要掉腦袋的!
崔時安臉上堆起笑容,拱了拱手,客氣地說:“這……這宮裡的事兒,我可真不懂。”
劉基的眼神里,閃過一絲失望。
他本以為,崔時安能有什麼高見,沒想到……
就在劉基覺得沒戲的時候,崔時安話鋒一轉:“不過嘛……”
他故意拉長了聲音,吊足了劉基的胃口。
“我這人,喜歡瞎琢磨,倒是可以把我的一些粗淺看法,跟您分享分享。”
劉基聽著,微微點了點頭,隨口應了一聲:“噢?你說說看。”
語氣裡,帶著幾分漫不經心,顯然沒抱太大希望。
崔時安清了清嗓子,像是要說什麼重要的事情,臉色也變得嚴肅起來。
他緩緩開口,聲音低沉而有力:“以銅為鏡,可見衣冠。”
說罷,稍稍停頓了一下,像是在觀察劉基的反應。
接著,又吐出幾個字:“以史為鏡,可知興替。”
語氣依然平緩,卻透著一股不容置疑的堅定。
最後,他加重了語氣,一字一頓地說:“以人為鏡,可明得失。”
說完,崔時安抬起頭,目光炯炯地看著劉基。
“這幾句話,是我平日裡瞎琢磨出來的,也不知道對不對。”崔時安補充道,語氣謙遜,姿態放得很低。
他向來小心謹慎,尤其面對劉基這種朝廷大佬,說話更是留了三分餘地。
他就看出來了,這溫文書就是劉基,只是不知道吹了什麼風,能來到南京城郊見自己,還來問自己這麼奇怪的問題。
不過他話裡話外,都留著讓人琢磨的空間,點到為止,絕不多說。
劉基原本還心不在焉,聽到這裡,突然像被雷劈了一樣,整個人僵住了。
手裡的茶杯,也停在了半空,一動不動。
旁邊一直沒怎麼說話的朱元璋,也眯起了眼睛,臉上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情。
他原本只是隨意地坐著,現在卻不自覺地挺直了腰板,開始認真琢磨起這幾句話來。
“以銅為鏡,可見衣冠……”朱元璋喃喃自語,像是在品味這句話的深意。
“這照的,可不僅僅是衣服帽子啊……”他心裡想著,“更是一個人的言行舉止,是君子之風!”
“以史為鏡,可知興替……”朱元璋的眼神變得深邃起來,“從古至今,多少王朝更迭,興衰榮辱,皆有跡可循啊!”
元朝,那個曾經龐大的帝國,如今卻如同一座崩塌的巨塔,化為塵土。
朱元璋時刻警醒自己,絕不能重蹈覆轍。
他常常翻閱史書,從那些泛黃的紙張中,尋找元朝滅亡的根源。
他像一個辛勤的農夫,在歷史的田野裡,細細地篩選,把那些有用的經驗,一顆顆撿起,放進自己的行囊。
對於元朝,他從不一股腦兒地否定,也不會盲目地抹黑。
他會客觀地看待元朝的功績,好的,就學習,壞的,就避免。
以人為鑑……
想到這裡,朱元璋的身子微微一動。
他悄悄地抬起眼,目光落在了劉基的身上。
眼神中,帶著一絲探尋,一絲期待。
片刻的沉默,彷彿時間都凝固了。
“啪!”
朱元璋猛地一拍桌子,打破了這凝重的氣氛。
他高聲讚歎:“妙!妙啊!這簡直就是至理名言!”
聲音洪亮,充滿了激動和喜悅,如同驚雷一般,在房間裡迴盪。
劉基也猛地回過神來,倒吸了一口涼氣。
他睜大了眼睛,滿是驚愕地看向崔時安。
那眼神,不再是漫不經心,而是多了幾分肅穆,幾分敬重,彷彿在看一位智者。
過了好一會兒,劉基才回過神來。
他站起身,鄭重地向崔時安拱了拱手,語氣誠懇地說:“您說的這些道理,簡直比聖人說的話還要精闢!我真是應該每天都拿這些話來反省自己啊!”
朱元璋在一旁看著,心裡暗暗驚歎。
他知道,劉基的性格向來剛直不阿,能讓他如此心服口服的人,可不多見。
崔時安卻只是擺了擺手,笑了笑,輕描淡寫地說:“這只是其中一部分罷了。”
“啊?”劉基一聽,頓時瞪大了眼睛,急切地問道,“您還有其他的見解?”
語氣裡,充滿了好奇和期待。
崔時安的臉色突然變得嚴肅起來,他緊緊盯著劉基,一字一頓地說:“有!不過,這話的分量,可不是一般的沉重。”
他停頓了一下,像是在斟酌用詞,又像是在給劉基一個心理準備的時間。
緩緩地,他開口了,聲音低沉而有力,彷彿每一個字都重若千鈞:“唯求社稷興衰系,何懼吉凶行止乎!”
!!!
這句話一齣口,整個房間,瞬間安靜得連一根針掉在地上都能聽見。
空氣彷彿凝固了,時間也好像停止了流動。
兩個人,都像被施了定身法一樣,呆呆地站在原地,臉上寫滿了震驚。
崔時安此刻的腦海裡,閃過了一幅幅畫面。
元朝末年,百姓流離失所,餓殍遍野,那是一段多麼黑暗的日子啊!
然而,就在這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中,總有一些人,像螢火蟲一樣,閃爍著微弱的光芒。
他們為了國家,為了百姓,不顧個人安危,挺身而出,哪怕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
這些人,是真正的英雄!崔時安心中,對他們充滿了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