錘石文學
一個專業的小說推薦網站

第11章

廬王府內,靜謐祥和。

李純身著一襲寬鬆的長袍,正悠然自得地坐在書案前,手中的毛筆在宣紙上游走,寫下的字跡筆鋒剛勁有力。

兩名侍女在他身後,手法嫻熟地為他按摩著雙肩,舒緩他的疲憊。

這時,一名信使匆匆而入,在廳中 “撲通” 一聲跪地,高聲說道:“拜見廬王!”

“說吧,何時啊?”李純慢悠悠問道,他還在提筆寫字,享受著侍女的按摩。

“女帝下令,命我家漢王近日與突厥和親,故而漢王想要在離開之前,見廬王一面。”

信使答道。

李純頓時詫異了一下,手中的筆停止了。

“不見。”

許久,李純害怕的拒絕了。

“廬王,這是為何啊?”信使一臉疑惑,忍不住問道。

“很簡單,當年本王是皇太子,是被女帝廢掉的,如今漢王也要被強行和親,現在他來見我,豈不是讓我再次受到女帝的針對?”

李純無奈擺了擺手,“送客。”

信使還想再解釋幾句,可還沒等他開口,就被王府的侍衛強行架了出去。

……

信使回到漢王府,已是第二天凌晨。

此時李長羨剛醒,便被門衛喚醒,說信使已經來報。

李長羨整理了一下衣衫,來到前廳。

信使上前,恭敬地說道:

“啟稟漢王,那廬王不敢見您,害怕惹火上身。”

李長羨並沒有生氣,而是笑道,“那就向外宣稱,本王和廬王斷絕聯繫,同時你暗中將我這一篇親筆書信,交給廬王。”

這一封親筆書信,不是普通內容,而是針對女帝寫出的討賊檄文。

相信廬王看了之後,定會震撼萬分。

“漢王,那廬王已經是個廢太子了,您為何要聯繫他?”杜章不解。

“你不懂。那廬王雖然是廢太子,但是他內心並不甘心,尤其是他所熟悉的兄弟,同樣為他打抱不平。”

李長羨點到即止。

雖然沒有說完,但杜章恍然大悟,“我懂了,只要把廬王拉攏過來,那麼李氏皇族的那些藩王,就會紛紛支持你。”

“正是如此。就算本王前往突厥,而以廢太子為主的勢力,則依舊在大唐,為我造勢。”

說完後,

李長羨準備了朝服,聽說今天會有突厥的使臣造訪大唐。

……

匆匆前往萬象神宮,群臣匯聚。

女帝頭戴鳳冠,身著華麗的龍袍,正襟危坐在大殿之上,目光威嚴地俯視著整個朝堂。

這時,一個身著奇裝異服的男子踏入大殿,恭敬道,“我尊敬的大唐皇帝陛下,我是來自突厥的使臣,攜帶一箱子奇珍異寶,向大唐皇帝陛下問好。”

“嗯,免禮,請入座。”

女帝歡迎道,“今日,兩國商議和親之事,朕願意將皇子送去和親,不知可汗何意。”

“可汗特意讓微臣前來,說要見一見皇子,再做論斷。”

隨後,

女帝讓李長羨走上來。

那使者一看,長得是玉樹臨風,瀟灑萬分,果然是一表人才!

便滿意點了點頭,“才子配佳人,微臣明白了。”

朝堂之上,眾人的目光都聚集在李長羨身上。

有的大臣面露欣慰之色,覺得大唐送出這樣優秀的皇子,定能促進兩國的和平;

而有的大臣則眉頭緊皺,心中暗自擔憂,覺得和親之事並非如此簡單,恐怕突厥會造反,必然會影響大唐的國運。

朝會結束後,使臣前往客館歇息。

這時一位大臣站出來說:

“陛下,那突厥向來野心勃勃,我們不可不防啊。”

女帝淡然一笑:“朕自然知曉。但如今兩國實力相當,若能通過和親維持和平,對大唐來說也是好事。”

而李長羨並未回到府中,反而是前往了太和公主府,準備見見自己的妹妹,武柔。

……

而此時。

廬州,李純也收到了李長羨的信封。

李純坐在書房中,手中捏著那封來自漢王的信,眉頭緊鎖,神情複雜。

他盯著信封上的字跡,心中翻湧著無數情緒。

漢王李長羨,這個曾經與他同為皇子的兄弟,如今卻被女帝逼迫遠赴突厥和親。

李純心中清楚,漢王此時來信,絕非簡單的問候,而是有所圖謀。

他冷笑一聲,隨手將信扔到一旁,低聲自語道:“如今我已是廢太子,自身難保,何必再捲入這些紛爭?女帝的手段,我都清楚,稍有不慎,便是萬劫不復。”

李純轉身走到窗前,望著院中的景色,試圖讓自己平靜下來。

就在這時,一旁的侍女輕輕走上前,彎腰撿起了那封信。

她小心翼翼地撫平信封上的褶皺,輕聲說道:“廬王,漢王有意聯絡您,必然是想要得到您的幫助。如今女帝權勢滔天,對李氏宗親打壓不斷。若是您今日不幫漢王,恐怕日後您被女帝所欺,也無人會來幫您了。”

李純聞言,身形微微一震。

他轉過頭,目光銳利地看向侍女,語氣中帶著一絲不悅:“你一個侍女,懂得什麼?這些話也是你能說的?”

侍女並未退縮,而是恭敬地低下頭,“奴婢雖身份卑微,但也知道唇亡齒寒的道理。漢王與您同為李氏血脈,如今他被迫遠走突厥,心中必然不甘。若是他能成事,對您也是一大助力;若是他失敗,女帝的怒火恐怕也會波及到您。廬王,您難道真的願意坐以待斃嗎?”

李純沉默了片刻,目光再次落在那封信上。

侍女的話,像一記重錘,敲在他的心上。

他何嘗不明白這些道理?

只是他心中對女帝的恐懼,早已根深蒂固。

當年他被廢黜太子之位,親眼目睹了女帝的手段,那種無力感至今讓他心有餘悸。

然而,侍女的話也讓他意識到,逃避並不能解決問題。

若是漢王真的起兵討伐女帝,而他袖手旁觀,恐怕日後女帝清算起來,他也難逃一劫。反之,若是他暗中支持漢王,或許還有一線生機。

想到這裡,李純深吸一口氣,緩緩伸出手,從侍女手中接過了那封信。

拆開一看,竟然是討賊檄文。

只見上面寫道:

【討賊檄文】

嗚呼!天道無常,奸佞橫行;社稷傾覆,山河失色!

昔我大唐,承天景命,國祚綿長,萬邦來朝。

然女帝武氏,狼子野心,篡奪神器,改國號為周,致使李氏宗廟蒙塵,天下百姓塗炭。其罪滔天,罄竹難書!

武氏以一介女流,僭越稱帝,廢黜正統,屠戮忠良,致使朝綱崩壞,民不聊生。其暴虐無道,天地共憤!

今又逼迫皇子遠赴突厥,名為和親,實為流放,欲絕李氏血脈,以固其篡逆之位。此等行徑,人神共誅!

吾乃大唐皇子,身負祖宗之託,心懷天下之念。今雖身陷異域,然志在興復大唐,重振社稷。

特此昭告天下:凡我李氏宗親、忠義之士,當共舉義旗,討伐逆賊,匡扶正統!

武氏之罪,天地不容;興復之業,刻不容緩!

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萬民之天下!

武氏篡位,已失民心;李氏正統,天命所歸。

願四海英豪,共襄義舉,誅奸佞,清君側,復我大唐江山,還天下以太平!

檄文到日,望風響應。若有遲疑不前者,必為天下所棄;若有奮勇爭先者,必為萬世所頌!

興復之業,在此一舉;討賊之功,千秋不朽!

大唐皇子,漢王李長羨,謹告!

……

閱讀全部

評論 搶沙發

登錄

找回密碼

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