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為了確保核心基建能力,李唯選址在一處背風坡建造串窯群。
在二百七十一名崑崙奴有效協同作業下,串窯群已經初見規模。
開鑿斜坡,主窯下沉一點五米,形成地窖式結構。
主窯與餘熱窯通過30°傾斜陶管連接,利用熱空氣上升原理製作串聯煙道,確保餘熱窯的溫度。
通風也在考慮內,窯門處設可調節牛皮風門,同時在地下挖通風溝引入冷空氣。
窯壁則用夯土混合碎陶片,厚度控制在一尺三寸,即四十釐米,如此製作可耐火1600℃。
(唐朝,1尺的長度約為30.7釐米,《中國科學技術史·度量衡卷》)
確保主窯、餘熱窯串聯有效的導熱氣的陶管,是在李唯長安城裡使工匠早就製作好的。
當時想的是,爭取被老媽發配到某一窮鄉僻壤的時候留著用,現在也大差不差。
陶管的內徑長度為半尺、十五釐米,外面再裹上一層草泥做保溫層,確保導熱效果的萬無一失。
窯體的佈局安排設計圖李唯也早就畫好了。
主窯五米、同時也是柴口→中間用陶管導熱氣,通往下一處→餘熱窯一號→中間又設三米長、十米高的出煙口→餘熱窯二號→輔助用小型窯→煙道。
窯是個好東西,李唯將其排在發展序列第一位,不僅僅是因為它的生產力,更是因為它能提供的熱量。
哪怕只用它的餘熱,也是在朔丹零下四十度的冬季裡,確保他手下打工人存活最有效的設施,沒有之一。
“哇——”
聽完李唯的講述後,卓娜不禁感慨,
“這串窯群了不得,一座座相連就能起到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
這是不是就是漢文中常說的‘牆倒眾人推’?”
卓娜看著眼前這座其貌不揚的深坑,眼神中閃爍著的是新奇與敬佩。
而李唯聽著卓娜的言論,沒忍住的抽了抽嘴角。
牆倒眾人推?
不應該是人多力量大嗎??
但……也大差不差。
為了不打擊卓娜的表述自信心,李唯點頭道,
“對,沒錯,就是這個道理。”
卓娜很興奮的四處看著,繼續問道,
“建造和閃電城王庭一樣的宮殿,就是從這些開始的嗎?”
“是的,需要磚、瓦、水泥。”
“水泥?”
“準確說是膠泥,用石灰石、黏土、火山灰、駱駝毛和動物血液混合製成的,專門給磚瓦用的漿糊。”
漿糊!
這個卓娜知道。
大唐貴族都用漿糊裝裱字畫、紙張。
是拿米、麥子等糧食、麵粉熬製出來的奢侈物件。
這一下,卓娜看向那座深坑的眼神就更狂熱了,
“我們竟然可以如此奢侈嗎?”
“嗯,可以的,以後會更奢侈的。”
這種驚喜讓卓娜有些無所適從。
據她所知,閃電城王庭可沒有什麼專門給磚瓦做的漿糊,而且用的也不是特意要用火燒出來的磚,是從波斯、拜占庭等地換來的巨石。
卓娜小時候問過母親,為什麼王庭中地板的顏色是不一樣的,母親很仔細的同她講過這些石頭的由來,青陽部、母親的祖父負責當時的王庭建造,所以她十分清楚這些細節。
當卓娜受玄蛇部祭祀啟蒙的時候,便被這樣教導著:
公主的一生分成兩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在家、要聽父兄的、要做一名德行出色、不讓汗王蒙羞的公主。
第二個階段則會更長些,出嫁以後公主便不再只是朔丹的公主了,是維繫兩個部落的重要存在,是所嫁夫家的人。
要幫襯夫家、要畢生留在夫家所在的那片草原上,併為此獻出一生。
要生出繼承人,無事不可回到朔丹,更不能做出讓朔丹蒙羞的事情來。
如此一生,才對得起汗王賦予的生命、朔丹九部對公主的供養,才配為公主。
若想有例外,除非成為父王最寵愛的女兒。
這樣便可以什麼都不用學,也不用為自己的未來而擔憂。
因為被父王所寵愛的公主會嫁進中原享盡榮華富貴,又或者被留在朔丹王庭嫁給烏隼部的青年俊傑,繼續在父王、兄弟的呵護下,做一輩子的掌上明珠。
卓娜不是父王所寵愛的女兒,但卻被留在了朔丹,她沒有嫁給烏隼部的青年俊傑,卻嫁給了比烏隼部青年身份尊貴太多的大唐嫡皇子,她的兄弟在大哥的傾軋下活的戰戰兢兢、自顧不暇,可她卻無需兄弟蔭庇靠著這僥倖的婚姻得到了張可以避雨的傘。
這真的是什麼都不用付出就可以得到的日子嗎?
“那……有什麼是我可以做的?我可以輔佐做這些事情嗎?我會生火,也會騎馬,還……”
此時李唯正好勘察完串聯窯的建造情況,很完美。
這一路上李唯都沒有懈怠對崑崙奴的管理,他們天生骨骼寬大、比起漢人來說更適合從事體力勞動,只是因為做奴隸被運輸時沒有充沛的營養導致消瘦、虛弱顯得不堪大用。
如此只需要食補調養就好了,都不需要耗費太多的藥材,正值年輕力壯的男人,多吃飯、吃好飯、其餘的病症身體自會想辦法自行處理。
果不其然,等這近兩個月的行程走完到了閃電城,他們一個個黝黑髮亮、強壯的生龍活虎。
如今李唯手頭沒有兵馬,這群奴隸李唯恨不得一個拆成四個用。
享了一路本不該屬於他們的福氣,該還的自然是要還了。
不過李唯自認不是什麼黑心資本家,他還是會給馬兒吃草的。
今天早上李唯安排內侍給他們的早飯多準備了塊肉,這使得他們十分的振奮。
管理他們的內侍、王富貴還說,只要完成今日所規定的任務,他們晚上也能吃到和早餐同等份額的羊肉。
這可太振奮人心了。
只是一路上游手好閒、無所事事習慣了,剛開始幹活的時候,這群崑崙奴很怠惰、不予配合,當內侍們亮出了手中帶著倒鉤的長鞭,找了幾個典型做了下馬威,宣讀了‘不勞作的酷刑十八種’後,兩百多個人才驟然整齊有序了起來。
王富貴有著李唯給的手冊,按部就班的吩咐起來不見一點慌亂,無論是佈置活兒還是做審查,在小冊子的指點下他胸有成竹。
如此安排下,李唯再讓卓娜來輔佐管理串窯群,顯然是多此一舉,大大的浪費有效勞動力。
“不,你管理的東西是這座串聯窯的衍生品。”
雖然不太清楚‘衍生品’究竟是個什麼意思,可這個詞的構成與繁衍相似,卓娜倒是通過聯想順利的理解了這一概念。
“是什麼!”
串聯窯都如此神奇,由它誕下的東西,卓娜也足夠感興趣、也覺著足夠偉大。
“讓我們在冬天也有新鮮蔬菜可以吃的活計。”
李唯平淡的一句話,讓卓娜頓時屏住了呼吸長達三十多秒說不出一個字來。
“喂……?”
回過神來的卓娜,雙手握拳,扯著嗓子對著李唯震聲道,
“我們當真能過上這種極樂世界一樣的生活嗎!!!”
“……”
“你對生活的期待可以放高些?”
“已經很高了!這些都是我做夢都不敢想的事情!”
“那以後做夢多想點別的。”
“好的殿下!”
“……”
李唯覺得這個比他還要小一歲的妻子哪裡都不錯,就是太容易一驚一乍,有點過分鮮活了。
不過也挺好。
生活的滿足感在於反饋,卓娜這樣的反饋他很喜歡。
人與人的相處,攤開了講就是互利互惠。
李唯給予卓娜物質,卓娜回饋李唯精神。
這很好,沒人會在這段關係裡感受到壓力,而沒有壓力的家會很幸福,就算沒有驚心動魄的愛戀,也會是那種穩定、平淡的安寧,這對李唯來說彌足珍貴。
卓娜還處於難以平復的亢奮當中。
她腦中想了很多畫面,做了很多的假設,只為了想象出李唯口中所說的‘能夠在冬日裡也吃到新鮮蔬菜’的場面。
“殿下,您有紙筆嗎?我……怕我記不住,我想畫下來,都記住。”
就算沒有文字,特定的符號與圖案也會輔助記憶。
而李唯卻擺了擺手,
“我會寫好成冊給你的,就當順便識字了?
雙語的,不用擔心自己看不懂。
哦,我會提前讀給你聽,在你上值的時候,給你一一對應的講解一遍,不用擔心。”
而後瞧著卓娜還是一臉忐忑的模樣,李唯又補了一句長的安慰,
“如人先站後走、先行後跑,凡事都是一步步來的。
不要著急也不用擔憂,沒有誰是生而知之的,所有的聰明人、能幹的人,不過都是比你先知先覺先努力,如果你付出了同等的努力,你也會得到一樣的成果的。”
卓娜有被安慰道,也有被感動道,她發自內心的對李唯誇讚道,
“是您太慷慨了!”
做人的標準忽然好低。
擁有現代思維、在儘量融入古代價值觀的李唯選擇性的放棄繼續與卓娜深聊這個話題。
李唯是那種一旦忙起來就會狂熱的類型,不分工作和娛樂,單機遊戲拿到手後只要生理條件允許,他會一直坐著玩到全成就通關。
於是切換了模式的李唯,帶著卓娜來到了早已經被釘好了旗子、拉上了麻繩的土地上,一邊指著一邊說明道,
“我先給你簡單講解一下。
這片土地,便是你未來的工作場所之一,我會把它稱作‘大棚’。
大,天大,地大,人亦大焉。棚,閣也。”
李唯說明的同時,還為卓娜講解了這個詞的漢文與讀音。
在李唯的設想中日後自己是要黃袍加身的,而卓娜作為大唐的皇后,不會講漢語這可怎麼行?
言傳身教很有必要,語言環境也很重要,所以李唯見縫插針的對卓娜開啟科普。
卓娜十五歲,正是什麼都能學,學狠了可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年紀。
明年夏天初升高嘛,潛力不要太大。
大棚為統稱,實際上李唯將其一分為三。
向陽區、地窖區、露天區。
“可是好理解?”
“是種在閣子裡的蔬菜,分三塊,一塊朝陽,一塊在地下,一塊部分裸露在外。
只是殿下,我有一點不明白。
既然蔬菜種在閣子裡是為了保暖,開窗便多了冷氣,可不開窗就沒有日頭,這朝陽該如何朝呢?”
很好!是個會思考的寶寶!
越是與卓娜交流,李唯就越是感慨,大公主和二公主簡直天差地別!
你能想象那個刁蠻跋扈只會尖銳爆鳴的大公主站在這裡跟他討論這種學術問題嗎?
卓娜,好。
人的滿足與幸福都是對比出來的。
“這個問題,你聽我把大棚如何建造說完那就明白了。”
“嗯嗯。”
卓娜自小就喜歡聽薩滿說書,只是薩滿只講神話,就算是讀書也只同她朗誦女戒。
她珍惜著每一次與人對話、瞭解新事物的機會。
“大棚的長軸設置為南北走向,正立面朝南偏東五度。
這個方位對應了朔丹汗國所在的北緯四十五度、冬至時、太陽昇起的方位角。
如此設計可以最大化的吸收晨間低角度的陽光。”
李唯一邊說,一邊拿著木棍在土地上畫著草圖,所以就算其中夾帶了些卓娜本該聽不懂的詞,單看著圖畫她就都能理解這些新概念是什麼了。
比如角度、五度與四十五度,比如長軸,唯一無法理解的便是北緯二字了。
可她聽說過天經地緯,‘禮,上下之紀、天地之經緯也’。
如此北緯應當是存在於地面上理所當然的東西。
至於說李唯如何觀測出朔丹汗國會在地面上的四十五度,那自然是李唯博學對天象也十分精通。
卓娜想只需要記住就好,就像是太陽從東方升起一樣。
所以面對李唯的提問時,她很用心的點了點頭,表示自己聽懂了,請殿下繼續說。
“棚頂傾角的設計也有講究,通過當地維度加十五度,即設計成六十度傾斜,如此就可以使正午陽光垂直射入,增加採光效率。
接下來便是解答你最好奇的,如何將陽光照進閣子裡,已知水透光,水是透明的,你理解透明二字?”
“現在明白了。”
“所以我們要選用透光的材質,去製作閣子。
用魚鰾膠粘合3層桑皮紙,表面塗刷桐油和蜂蠟,桐油比例三、蜂蠟比例一。
如此可以透七成半左右的陽光,同時也擁有很強的抗風能力。”
於朔丹這個地理環境,足以應對嚴寒冬季。
透亮的東西對卓娜有著超乎尋常的吸引力。
她有些期待大棚建造成的模樣了。
“好厲害!!它製作的時候,我可以在旁邊參觀嗎?我不會搗亂的!”
“自然,明天下午吧,應該就到這個進度了。”
“好的!謝謝殿下!您最好了!!”
壞了,再這麼誇下去,李唯覺得他可以在朔丹成聖了。
還是那句話,做人的標準當真如此之低?
可憐孩子,被Pua傻了。
“除此之外,在棚頂每間隔一尺的地方嵌入白雲母薄片,形成漫反射光斑,使陰影區光照均勻度提升。
漫反射是這樣的,是投射在粗糙表面上的光向各個方向反射的現象。”
卓娜很努力的理解了,
“好神奇的光!
所以銅鏡、湖面能照出人的模樣來,也是因為這個‘漫反射’嗎?”
“差不多又差很多,你且聽我仔細跟你講講光學。”
這下子李唯徹底來勁了。
來來來。
你好啊古代人,有興趣來聽一聽我們的主——物理學嗎?
當然李唯對卓娜的講解只停留在了幾何光學上,可饒是如此,光的傳播、光線的概念、光線的折射、反射定律,也足以讓卓娜消化良久。
可卓娜不僅僅是消化,她真的極其善於思考,從身邊現有的例子中尋求相似點。
如果光可以這樣子跑來跑去,那隻要抓住更多的光進大棚,蔬菜豈不是能更好的生長?
這樣的念頭顯現後,她有些忐忑的問道,
“所以殿下,我們是不是也可以做些什麼,讓陽光能夠更多的反射進大棚?
光照得越好,蔬菜長勢也會很好吧?秋冬的太陽,怎麼都不愁多。”
“說的漂亮!”
李唯欣慰的拍了拍卓娜的肩膀,
“所以還需要再在大棚南側立兩丈高(約六米)的夯土牆,表面嵌入青銅鏡,通過調節鏡面的角度,辰時鏡面傾角三十度,午時鏡面傾角六十度來補光。”
“這就是我需要做的事情之一!”
“沒錯。”
這一刻李唯不禁有些感慨,這還真是歹竹出好筍啊。
卓娜學的越多,對他入主中原一統天下,甚至再向外擴充版圖的大計,就能幫襯的越多。
學啊,腦子!
快點說啊,破嘴!
“不過今天我們還是繼續說大棚種植的事情。
延長日照、防風、保溫等工程,我現在就暫時不跟你解釋了,這些看到實物之後理解的更快。
你實在是聰明極了,而且開竅也快,等我回去好好書寫一份教材給你,我們系統性的開學,以後你就做我的大弟子,未來內定的得意門生,如何?”
卓娜被李唯這一通誇讚搞紅了臉。
從未有人這樣誇讚過她……哦不對,娘有,娘總說卓娜是她最聰慧、最可愛的好孩子,可那是娘,娘哪有厭惡自己孩子的呢。
卓娜忽然察覺到自己的心跳得很快,她想自己可能是有些得意忘形了,可這種感覺、這種面紅耳赤的激動,她非常的喜歡、甚至希望可以多來一些,心裡甜甜的,比嘗過的蜂蜜塊還要美味可口。
就算這一切只是一場夢,夢醒了一切都是假的,可只要回想著這段對話,她也會覺著她的日子是亮堂的。
“這……不敢當……我……我會努力的。”
“嗯!勉勵!你可以的!”
“那我們要種些什麼好呢?”
卓娜其實不太認識蔬菜的品類,也分不清草藥,她只認識幾種花。
在朔丹,饒是汗王的餐桌上也少見蔬菜,只有應季的山野菜。
有了如此良好的環境,該種些什麼,可以在冬日裡也能吃到?
“向陽區種主種冬葵,冬葵大概長這個樣子……它不僅能食用,根、花及種子也均可入藥。
朔丹以肉食為主,吃這種輔佐克化的蔬菜,對脾胃都是有益處的。”
卓娜瞧著李唯繪製的冬葵,只覺得陌生又熟悉。
“好冬葵!味道呢?殿下吃過嗎?”
“甜的?清炒還蠻不錯的,是那種很蔬菜口味的蔬菜。”
李唯回答的很抽象,讓卓娜覺得這冬葵的味道怕是有些深奧。
“除此之外,向陽區再種些蒜、小蔥,不僅可以調味還可以入藥,尤其是大蒜,等我們的窯造好了,興許還能做出救人治病的大蒜素。”
這主要看蒸餾用的玻璃設備能不能拉出來。
“大蒜是中藥的一種嗎?”
“是的,《新修本草》裡面寫了,有性溫、味辛,有殺蟲、溫中健脾、理氣、消腫利尿的功效。
不過大蒜素不管這個,首先是抗菌,你可以理解為對膿瘡、大創口治療有作用,防止瘡口惡化、也防止人高熱不退。
除此之外,它也可以治一部分的心血病。”
卓娜都聽呆了,
“如此厲害!殿下還通醫理?!”
“略懂。”李唯自謙道。
“已經比我們的巫醫厲害了!
我娘說他們只會放血、讓人喝些方士練出來的硃砂,都是讓人不得好死的腌臢手段。”
“……如果和你們巫醫比,我覺得我可以自稱神醫。”
“我也這麼覺得!”
李唯是開玩笑,而卓娜講的是真心話。
少見的卓娜把李唯的天聊死了。
可小姑娘正處於見識到新世界的亢奮狀態中,她拉著李唯跑到了地窖區,追問道,
“這裡我們要種些什麼呢?”
“地窖種韭黃、豆芽,這兩個也很好吃呢。”
“它們不需要日照嗎?”卓娜有些疑惑,還有不需要光就能生長的蔬菜不成?
“陶甕遮光促黃化,而且他們更需要的不是日光,而是溼度,水汽很重要。”
卓娜似懂非懂的點了點頭,她想果然自己實在是太無知了,也多虧殿下謙和、耐心,願意與她說這些。
“最後的露天種植,只種三種蔬菜,蔓菁、蘆菔和苜蓿,這些只需要秸稈覆蓋保溫即可。
前兩種是人吃的,後一種是給牲畜吃的。”
“牲畜?”
“是的,多吃點好的,它們長的也好。”
“有點複雜。”
李唯自然不是閒得沒事給牲畜改良生活條件。
順利過冬需要具備以下條件:
良好的生活環境,有妥當的保暖方式,足夠的飲食條件、基礎醫療資本。
如此才不愁冬日裡繼續作業,完成生產武器、軍事化訓練、確保戰力等任務。
蔬菜補充營養,也是一種精神震懾,讓人身心俱服的手段。
給牲畜提供足夠的營養,一隻更比六隻強,同時減少牲畜的生病、死亡率,可持續吃肉也很重要。
二百多號人,也就這幾天會集中在一起工作,日後就算是召集到了其他部落的工人,李唯也不會使這群奴隸閒置下來。
使這兩百多號人一分為四。
一,開鑿水渠、確保營帳區、串聯窯區、大棚區和集中居住區的水源。
二,繼續完善串聯窯的建造,開火燒窯。
三,建造大棚與地窖。
四,伐木、挖礦、運土。
燒窯不是點個火就行,不提製作什麼東西,燃料也得配備齊全。
不過取材對李唯來說反倒是最不困難的事情了,朔丹汗國擁有著讓人眼饞到流口水的大自然的饋贈。
單說建造房屋、宮殿的各種素材。
火山灰取自第四紀火山沉積層。
去取火山灰的路上,會經過燕山山脈裸露岩層,這裡是獲取石灰石的地方。
與之相反的另一個方向,則有豐富的露天褐煤礦,饒樂河處也有充足的沉積黏土。
果然是知識改變命運。
不懂知識、不懂持續發展民族的悲哀,就是坐守資源而不知該如何取用。
當然,這是李唯站在巨人肩膀上站著說話不腰疼的發言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