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閃電城,王庭。
阿茹娜最近的心情奇差無比,一想到昨日什麼回門宴會上卓娜的穿著打扮,她更是嫉妒憤恨到睡不著覺。
就是這樣,她頂著眼下的烏黑,一路走過高挑的石柱走廊,來到了大妃的房間。
大妃是標準的朔丹面孔,高顴骨突出,面部輪廓分明,下頜線條方正,臉龐算得上方正。
鼻翼略寬,唇薄且嘴角下垂,細長的眼睛下眼瞼突出,放在後世這被稱為‘蒙古褶’。
因為身份高、母族強橫,能經常自由出入王庭的大妃反倒不白,長期受高原日照的緣故,她的膚色偏深泛紅。
阿茹娜找來的時辰很早,可大妃卻早已梳洗完畢。
頭髮梳成兩條粗辮垂至腰間,髮間穿插紅珊瑚珠串,額前佩戴鏨花金飾帶,正中嵌一顆暗綠色松石,手腕三套對鏨刻花紋銀鐲。
穿一身在朔丹少見的深藍色綢緞長袍,袍身上還有用白線繡的狼首圖案。
身披一件紅狐皮毛,腳踩深褐色犛牛皮長靴,靴尖微微上翹,邊緣磨損處露出內層羊羔毛襯裡。
白霫部與烏隼部歷來有通婚的習俗,若是拿著族譜往上對,大妃與汗王也能論得上親。
所以大公主與汗王相像,也與大妃相像,都是寬下巴、高鼻樑、寬鼻翼、大嘴薄唇、細長帶著眼瞼的眼睛。
這種長相若是性情陽光、自信明媚便是爽朗、英氣的闊氣好模樣。
可偏生,這父女母子當中湊不出一個。
“娘!”
阿茹娜的聲音沙啞又尖銳,這使大妃聽後不由得皺了眉。
“我的明珠,怎麼這樣說話?
身邊的奴才怎麼伺候的?”
“我睡不著!”阿茹娜咬牙切齒道,
“想到卓娜這個賤人一家如此得意,穿得那麼華麗,又做了什麼小汗王妃,我就睡不著!
她在王庭裡比我的狗都不如,她憑什麼!”
聽到阿茹娜提及二妃母女,大妃的眼神中也同樣出現了與阿茹娜一致的陰鷙。
只是大妃的情緒比阿茹娜穩定太多,更在定力修養上功底不淺,瞧著阿茹娜皺眉憤恨的模樣,她反倒是一笑,頗有些輕描淡寫的隨意,
“我當是什麼事,竟讓我的明珠如此憤怒。”
“娘?”
阿茹娜再刁蠻,在大妃面前也是老實的,她一向崇拜自己母親的手段,可惜人長了十七年她只學到了狠辣殘忍,更為重要的心性、城府卻沒學到半分。
“過來坐下,邊吃飯邊說。”
阿茹娜哪吃得下?
可大妃如是發話,阿茹娜便只能照做。
大妃的早膳,盛放在木胎包銀的碗盤中,被很妥善的用皮囊保溫著。
分量很大,遠不是一人能吃得下的。
都是傳統的朔丹膳食。
炒米,奶皮子,一碟羊肉,野生沙棘、松子,一壺草藥茶。
放李唯來看絕對會露出老頭地鐵手機的表情,可在尋常朔丹人眼裡已經是不一般的豐盛了。
阿茹娜挖了幾勺炒米,扮上奶皮子,就這樣一口一口的吃著。
大妃也是如此,只是她吃得明顯更悠然自得與享受。
一整頓早餐,大妃都沒有再說一句話,等婢女撤下膳食,倒上一杯草藥茶後,大妃才開口說道,
“我的明珠,有些事情可不能只看表面。”
阿茹娜一聽,總算是來了精神,她娘不會無的放矢,這麼說肯定是聽說了些什麼。
“昨日汗王睡在她青羚宮,可是一夜沒安生呢。”
青羚宮是二妃的居所,大妃住的是白鹿宮。
朔丹模仿大唐皇宮,給各處都取了浮誇的名字,但其規格完全沒有達到‘宮’‘殿’的水平,嚴謹來說頂多算個‘廳’。
“出什麼事了?”阿茹娜等不及的追問道。
“哭的厲害,昨天二公主找她說話了,那大唐皇子私下裡對她可不好。”
“哈哈哈!”阿茹娜頓時暢快的放聲大笑。
就說上趕著搶她瞧不上的東西,可能落得好嗎?
不過,只是這樣怎麼夠解她的恨?
阿茹娜繼續道,
“可我還是覺得不解恨,我要她連在外的風光也沒有!
李唯不過就是依靠著我父王才喘了口氣的孬種,我看不得他逍遙自在!
我要報仇!他扇我的仇、殺我銀狼衛的仇,父王不幫我報,娘你要替我報!”
“自然。”
瞧著大妃點頭,阿茹娜拍桌而起,
“那娘你快派舅舅帶著白霫部的勇士去掀了他的營帳!”
大妃卻沒同意,反而問道,
“有那麼多種讓他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法子,為何你只想得到這些?”
“那還有什麼辦法?”
阿茹娜眼神中有些不耐,還能有什麼法子比派勇士去更讓人爽快的?
不過就是個贅婿,她竟然還打不得了?
如今大唐使臣都走了!
父王不同意、瞻前顧後的,怎麼娘也這樣不中用了?
大妃覺得阿茹娜不過是太小,還有些沉不住氣,沒有深究她的急躁。
反而耐心的對她教導道,
“施以小利,讓他手底下的奴隸鬧事暴動,投毒也好、縱火也好,哪個不比派白霫部勇士來得快?
你的腦子裡,不要總裝著打打殺殺,要聰明些,靈活些。
再者,馬上入冬了,他會不屯糧?
他屯多少,我們就燒他多少,讓他花出去的錢都打水漂,讓他在冬日裡沒有分毫米粒可食。”
阿茹娜這才樂了,拍手叫好,
“這個好!這個解氣!”
“這才到哪呢。”
“沒了這些東西,他想在朔丹的冬天裡活著,不是就只能求到你父王那了嗎?
到時候,你就可以去看著了,他像是條凍死狗一樣匍匐在你腳下的模樣。”
阿茹娜這下是真滿意了,當即撲到了大妃的懷裡,
“娘!我就知道你最好了!”
“快這就安排人去做吧!我已經等不及了!”
說完這句話,阿茹娜好似已經看到了,不久後的將來,李唯匍匐在她的腳下如狗的模樣。
¥¥
青陽部的第一支搬家小隊出發時,士兵就已經給李唯飛鷹傳訊了。
草原上飛不了鴿,胖乎乎的鴿子,有少說一百種可能會被人或動物在途中吃掉。
鴿子雖小,可烤起來刷上蜂蜜,也算是草原上難得的珍饈了。
每一批隊伍兩百人,如此分批再帶上青陽部僅剩的牛馬與羊群數量剛剛好。
除去酋長一家、白賬民,大部分的灰帳民與奴隸根本沒有行李,能帶在身邊隨自己一起走的,也就只是一份對親人的想念。
實際上情況與李唯預測的大差不差。
所以李唯這邊也開始著手置辦他們重新搭建帳篷、日常換洗的衣服、鞋子、用具等等事情了。
——你們自己想辦法!
這樣吩咐下去也行,可到時候形狀五花八門質量參差不齊不說,管控起來也十分不便。
沒什麼比‘公司統一發放’更可靠了。
統一住宿、統一著裝、統一大食堂、軍事化管理、打卡全勤、小組考評、流動紅旗、榜樣標兵……
呵,老祖宗留給他的東西可太多了。
愛您。
……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當李唯準備找畢力格的時候,畢力格正好來找李唯了。
老大不小的畢力格進帳的時候卻把自己硬往小了縮,一雙手侷促的揣在胸前。
見到李唯的第一時間,畢力格滿臉心虛,他趕忙拱手彙報道,
“偉大的長生天,是屬下無能辦事不利。”
我讓你辦什麼事了?
李唯當然不會這麼問。
於是他順勢點頭,沒有表露出喜怒,反而是寬容勸慰道,
“我早已預料到了,這不怪你,形勢不同你辦不成是必然的。”
畢力格當即就瞪大了眼睛,忙道,
“長生天明鑑啊!!”
“……”
頃刻間畢力格對李唯的敬佩更上一層樓,他趕忙倒豆子一般的繼續表示道,
“您的仁慈讓臣愈發無顏,還懇請您給我、給隨我一同前來的兄弟、三百名鐵林部勇士一個將功贖罪的機會!!”
哦?
那李唯大概能猜出來是什麼事情了。
應該是畢力格早在替青陽部酋長巧手吐屯引見的時候,就猜到了青陽部想要歸屬他的心思,便打定了主意回了鐵林部,準備遊說鐵林部也像青陽部一樣效忠於他。
鐵林部的體量,是如今十個青陽部都比不了的。
大賀氏是朔丹大族,早在東胡時期就已經是傳承悠久的望族了。
所以,鐵林部註定不會是畢力格一家的一言堂,如何做、如何說都需要族老與有名望的族人達成共識,頗有些小議會的意思。
在鐵林部的大部分族人看來,他李唯應當只是個好用的旗子,只把他當吉祥物一樣。
可以擁立他為王,可以追隨他起兵回唐,但是不會變成絕對的下屬效忠。
他們鐵林部想要的,還是朔丹的老傳統,九部議政與絕對的自主獨立。
畢力格不知為何鐵了心要跟著自己一頭莽到黑,李唯讚歎他嗅覺靈敏,可是鐵林部其他人就不一定會有和畢力格一樣的想法了。
不過……他能把自己的弟弟妹妹也帶來,也足以見得鐵林部酋長的態度了。
三百名勇士、效忠,李唯很快的過了下腦子,而後沉聲道,
“你與你鐵林部三百勇士要做的事情,我早有準備。”
畢力格當場就跪了。
他知道長生天不喜歡他閒的沒事就行大禮,可是他畢力格現在、當下、即刻、是發自內心的五體投地啊!
“長生天英明!您的智慧使我畢力格望而卻步、嘆而觀止……”
“好了,奇怪的詞語就不要用了。”
李唯趕忙打斷畢力格用漢語施法,他說道,
“之前在長安城的時候我就答應過你。”
畢力格屏住呼吸,莫非是……
“鹽。”
“長生天在上!!您寬厚的心胸使我畢力格……”
“你先聽我說。”
“是!!!!”
“除去白霫部霸佔的鹽礦以外,我這塊領土附近也有鹽礦。”
“什麼?!”
查干諾爾鹽沼,位於遼河上游幹流西岸,面積約兩百平方公里。
是第四紀湖相沉積層,鹽層厚度有三至五米,氯化鈉含量也在百分之八十五以上。
《遼史·地理志》中記載過,饒樂水畔有鹽澤,色青白,味甘。
所以多讀書有好處啊。
萬一哪天在藏經閣得道,這不就都想起來了嗎?
可別得了機緣之後還要扼腕嘆息,書到用時方恨少啊,那真是太悲哀了。
這個地方與李唯準備開採的露天煤礦順路,且再遠點還有火山浮石,雖然現在沒用但這種好用的資源,發展著發展著就總是用得上的。
如今朔丹各處的命名與李唯腦子裡所知道的自然不同,他就算是說出花來畢力格也介不到。
圖畫是人與人溝通遇到困難時最好用的解。
於是李唯把之前梳理遼河附近資源時畫好的輿圖丟給了畢力格。
“鹽礦在這裡。”
“哦哦哦哦哦!!!”
畢力格雙手捧起,小心翼翼的模樣,就像是自己手中呈著聖旨一般。
鹽礦啊!這可是鹽礦啊!
白霫部憑什麼那麼蠻橫,不就是他們霸佔了鹽礦嗎!!
而且長生天之前允諾的可是不遜色於琅陽郡王與他交易的鹽,也就是說長生天知曉偉大的製鹽之法!!
“開採鹽需要用正確的手法,暴力開採是不會有好結果的。”
“臣悉聽教誨!”
“……”
開採方法,是李唯根據漢代卓筒井技術改良而來的。
首先是鑿井,用鑄鐵鑽頭垂直開鑿出十五米以上、最好二十米左右的深井。
這個距離穿透黏土層至鹽礦層。
其次,向井內灌注淡水,溶解地下鹽層形成飽和滷水。
下一步提滷淨化,可以用牛皮囊提取滷水,經火山石、木炭、羊毛氈五重過濾,去除泥沙雜質。
這一步之後,便是分段蒸發。
用褐煤加熱鐵鍋濃縮滷水至鹽晶析出,巧了不是,褐煤礦就在邊上。
這一步完成後,將其運輸回‘大本營’,在後續建造出的溫室中控溫蒸發,培育均勻晶體。
其實到達這一步,就已經比朔丹內流通的‘野鹽’要精貴萬萬倍了,但李唯覺得事已至此不如再進一步。
窯,當真是個好東西。
將製作好的鹽粒入窯烘乾,摻入海帶粉補碘,密封陶罐防潮。
作這種方法相較於傳統的曬鹽法,有六七倍以上的效率,產出的鹽純度可達百分之九十。
到時候給這鹽,取個好名字,一瓶一斗重的鹽足以換半石粟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