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農村調研即將結束。
劉徹仰頭,田地荒蕪,破舊磚石堆砌擠出的黃泥乾涸,佃農穿的單薄,太陽曬黑的手臂瘦骨嶙峋。
魏見星蹲在老佃農面前,認真詢問,一點點在紙張上留下筆墨痕跡。
那時候劉徹忽然覺得,似乎也沒那麼冷。
“走吧。”調研完成,劉徹扭頭打算離開。
“這位……訪員,還有大家,不嫌棄就留下來吃一口飯。”
老佃農羅三娃蒼老聲音從背後響起,劉徹扭頭時,意外看著羅三娃拘謹的用笑意掩飾忐忑。
面對比他還要小的一群后輩,羅三娃甚至不敢對視,因為他們是城裡人,讀書人。
魏見星答應下來,牽著劉徹,跟著他繞過彎彎曲曲的田坎,直到進了一間石塊砌的房子。
劉徹抹了一把自制的木桌,上面沒漆,昂首挺胸坐在桌上等著飯菜。
魏見星皺眉拍拍他的腦袋,溫和訓斥。
“吃飯要靠勞動來換取,你在做什麼?”
劉徹黑了臉,撅著小嘴不情願的從條凳上挪下來,開始幫忙抱柴火。
魏見星一邊幫忙打水,一邊打量著這個貧瘠的家庭。
鹹菜,糙米粥,她甚至看到羅三娃咬牙拿了僅有的一個雞蛋下鍋。
劉徹顯然也看到這一幕,神情逐漸複雜。
“這就是百姓。”
身後魏見星溫柔的摸著他的腦袋。
劉徹沉默著。
他從未這樣和庶民同吃同住,感受他們的飯菜,生活,於是他只能緩緩低下頭。
魏見星則昂著頭,滿懷期待。
“再過一個月,我們去上海,更多人,一起改變這個世道,讓百姓像人一樣活!”
劉徹聽不懂。
很多年以後,當他站在一個巍峨大國面前時,他才知道母親這句話的含義!
…..
一天的走訪直到黃昏結束,從何家巷返回的時候,羅文章和耿哲都要回家了。
魏見星招呼著,約定四月初會帶著兩個孩子抵達上海,這才回到土地廟。
天空陰惻惻的,悶得很,大概要下雨了,劉徹往灶裡添了一把柴,火光映照的他臉上紅彤彤的。
桌案前魏見星正在團結學會召開討論,她打算在離開之前為學會定好未來方向。
學會章程是砥礪品行,研究學術,改造國家。
學會目前動向,第一為報刊,第二為體育,第三為調研。
現在,魏見星提筆蘸墨,開始書寫新的,一邊寫,一邊開口。
“現在報刊印發全都靠著學生們湊錢,售賣成本入不敷出,而且因為警署針對,經常印刷之後只能當作傳單,這樣下去不能長久。”
“要發可盈利的東西。”
開口同時,筆下沾染墨痕,紙張上端正寫著。
《論實踐之研究–文人應當放下筆桿子》
劉徹站在桌案旁,踮著腳尖一點點看,神色逐漸變化。
這是短髮母親寫的!
【今日神州板蕩,民生多艱,吾輩若仍效腐儒之態,伏案雕琢虛文,則與隔江觀火無異。】
【今觀長沙絲廠女工,日作十二時辰不得飽食,湘南佃戶,歲收十之七八盡輸田主……】
【今當易為”行知合一”,必先以雙足丈量民間疾苦,而後真知灼見乃出。】
【願仁人志士攜布囊、負餱糧,與販夫走卒同席而食。碼頭號聲,可聞關稅枷鎖之重;山道簍痕,能見煙土流毒之深,筆鋒化鏵,方知改良稻種較之萬言策論,更能活人無數……】
這一刻,他抬頭看著奮筆疾書的短髮母親,眼眸動容。
腐朽民國一角內,無人知曉,一女子正以筆為刀,剖開流於表面之虛浮,直指本質!
….
大明,萬曆七年。
目前支持已覺費力,若一旦有四方水旱之災,疆場意外之變,何以給之?
張居正愈發忙碌蒼老,桌案上字跡刀削斧鑿,他低頭看著,這是拒絕皇帝索要十萬金的條陳奏疏。
彼時張居正嘆息搖頭。
皇帝日漸奢靡,不識人間疾苦,不見百姓水災旱災連年,何以度日。
彼時他抬頭盯著光幕,魏見星正在書寫,張居正眼神逐漸凝重匯聚。
他目光震撼看著魏見星的文章!
【吾輩倡言革命久矣,然街巷坊間多有書生空談”主義””理想”,終日坐而論道】
【昔年戊戌君子血染菜市口,辛亥義士骨埋黃花崗,康梁諸君之敗非因理論不精,實乃未將熱血熔鑄於土地】
【孫先生嘗言”知難行易”,非謂理論可廢,乃警醒吾輩:革命非書齋中事,乃街頭巷尾事】
張居正念誦著,忍不住拍案而起,胸中激盪。
“好!”
“歷代華夏缺少實踐,更有君臣奉行垂拱而治,不見百姓,怎知百姓艱苦?”
“這等女子,說的好!”
大漢,廣宗。
盧植日日派兵前來,身邊跟隨百姓死傷枕籍,但許多人也在抬頭看著那片光幕。
張角站得筆挺,塵埃遍佈的道袍並未顯得狼狽,反而眼睛愈發明亮。
魏見星如今下筆紛飛,繼續寫文人之變!
【嘗見留洋歸來者,高談盧梭孟德斯鳩,卻不知鄉間老農飢腸轆轆】
【熱血青年,背誦《民報》如誦經,臨敵陣竟雙腿戰慄】
【始知凡欲革新,必如匠人尺規建造,圖紙精美,亦需知磚石壘砌】
【吾嘗組建學會,日行長沙諸郊,見佃戶耕赤土,夜於油燈記田畝賦稅,方知思想革新,須自泥濘淬鍊】
彼時張角沉默,驚歎,亦欣慰。
“這女子,比吾等更強。”
“或許他們當真能締造一個嶄新世道!”
大宋,熙寧二年。
王安石如今冷眼看著御史中丞呂誨上奏,並不在意。
他早就做好準備,要變革,就要承擔後果。
彼時他抬頭仰望光幕,驀然起身。
魏見星字跡虯勁,一一浮現。
【革命非請客吃飯,實需眼見鄉間耕種,碼頭貨運,工廠絲織之實踐】
【願諸君收起案頭雄文,走向田間碼頭,須知未來之新天地,不在筆墨,在萬千仁人志士足底血泡!】
這一刻,王安石愈發神情激昂,起身,首次對這個民國女子生出敬意。
“本官一定要繼續看下去。”
“這是古往今來前所未有之路,這不是變革,是一條嶄新之路,從實踐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