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疊缺口的碗碟翻出來,留了兩個自用,剩下的黃鼠又抱著跑了出去。
轉了一圈,不但得了好些菜園子裡的瓜果蔬菜,還得了半斤多的雜糧豆子。
美的黃鼠鼻涕泡都冒出來了。
這些東西,省著些也能吃兩頓。
半斤多雜糧豆子是木匠大叔給的,一個瘸了腿的椅子,能換半斤多雜糧豆子,黃鼠非常滿意,木匠大叔也很滿意。
大家雙贏。
對於黃鼠來說,逃荒的一路,他見到最有善心的村落就是郭家莊。
黃鼠沒念過書,不知道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他只知道,跟著青牛哥後,他有了住的地方,每天還能吃個大半飽。
當初那些和他一起活下來的孤兒,大部分都在親人離世後,陸陸續續餓死。
只有他和狗蛋運氣好,跟著青牛哥,每日都有吃食下肚。
花青牛清理好雜物,盤腿坐在空了的麻包上,從懷裡掏出了舊布袋。
布袋是周媽媽偷塞在灰堆裡的,裡面是小半袋苞米碎粒,足有三斤多。
金黃色的苞米粒,倒進花青牛的手心中,看的剛到家的黃鼠兩眼發直。
黃鼠只知道花青牛有個嬸子在百花樓的後廚做飯,以前青牛哥也拿回來兩次糧,都是糙米,最多也就半斤多。
這次拿回來的可不少,這麼多苞米加點野菜熬粥,夠他們吃幾頓飽飯了!
花青牛低頭看著手中的苞米,腦子裡不知道想些什麼,一時有些出神。
“青牛哥,青牛哥……”
黃鼠輕聲地叫了兩聲,見花青牛回神,才小心翼翼地問道,“我們還上山不?”
“走,現在就去。”
“哎。”
黃鼠立刻歡喜地起身,
想到青牛哥帶回來的苞米,黃鼠覺得渾身充滿了力量。
花青牛將裝糧的布袋繫好,遞給黃鼠,看著他三下五下就爬上了離窩棚不遠的大樹。
村子再好,也總會有一兩個無賴。
周嬸給的這點糧食,就是花青牛幾人最大的財富,得藏好。
黃鼠藏好糧食左右看看,因為爬的高,他能看見莊子裡洗衣做活的婦人。還能看見三五個孩童,在打穀場上摸爬滾打。
更遠的田地裡,勤勞的漢子已經在忙碌。
他們幾個住的草棚在村子的最裡頭,再往裡走就是小龜山的荒坡,靠的最近的人家就是小喜家。
村裡人很少往這邊來,村裡的孩童也不喜歡往這邊走,之前是因為這邊住著陳老頭,後來是因為這邊住著花青牛幾個。
黃鼠幾個根本不在意有沒有孩童來找他們玩,他們想的更多的是如何填飽肚子。
他們不來才好,省的哪裡沒做好,惹出事來。
黃鼠將布袋系在樹枝上,仔細用葉子掩蓋好。
又叫樹下的花青牛仰頭看看,確定人從樹下過,看不出樹上有東西,才呲溜滑了下來。
糧食藏好,這地上凌亂的東西也要藏一藏。
對別人來說是不值錢的破爛,對他們來說,那可是寶貝。
只要能換到吃的,那都是寶貝。
黃鼠藏好糧食,又和花青牛飛快地將地上的東西收拾好。
就像一隻真正的老鼠一樣,黃鼠藏東西還是很厲害的。
也就轉眼的功夫,空地上的東西已經都不見了,就連兩個破袋子也被黃鼠疊的整整齊齊夾在腋下。
郭家莊後面有兩座山峰相連,山不高,山頂抬頭可見。
最高的山是縣城後面的大龜山,也不過比一旁的小龜山堪堪高一個頭這樣。
花青牛住的屋後就是小龜山,滿山種的都是桑樹,一排排桑樹從山腳下一直蔓延到山頂,幾乎看不見其它雜樹。
安陽除了良田多,種桑養蠶也是一筆很大的收入。
安陽地處淮水之畔,千里沃野萬里良田,遍地都是蠶桑。
郭家莊,十家最少也有七八家種桑養蠶。
幼蠶是養蠶人的寶寶,即將上山的蠶是要出嫁的閨女,被稱為“蠶花娘娘”。
安陽城就有座蠶王廟,裡面供奉著蠶花娘娘。
本地的蠶一年四五熟,除了農忙,從老人到會走路的孩子,所有的時間幾乎都消耗在採桑養蠶中。
養蠶的生活辛勞且繁瑣,各種苛捐雜稅也是層出不窮。
儘管這樣,當地人對種桑養蠶還是十分的推崇。
種桑養蠶的工序更是要按時令進行,是非常細緻的活。從正月一直到十月,修桑、把桑,幾乎沒有停歇的時候。
每個月,每個季節,天晴時候做什麼,陰雨時候做什麼,都有分工。
村裡的蠶房修建的比自家住的屋子還要好,在村裡地勢最高的地方。
蠶房四周有整齊的排水溝,房前屋後有遮蔭物。蠶房不靠農田,也不靠道路。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都由村中的老人輪流在蠶房四周守護,除了養蠶的人,輕易不讓外人進蠶房。
花青牛之所以願意留在郭家莊,也是因為這裡有他熟悉的東西。
只有在這熟悉的桑田間走動,花青牛才覺得自己還沒有死,雲家的雲天衣還活著。
哪怕再次活過來的軀殼並不是她原本的那一具,對花青牛來說也沒什麼區別。
她就是雲天衣,金陵天衣坊的小東家。
她記得種桑養蠶,知道紡花織錦。
那些從小學的技藝,並沒有因為她換了具身體而忘記。
年幼時,她也因為祖母的嚴厲而哭泣。
不懂為何別人家的孩子,不用學那麼多的東西,而她家中有田地鋪子還有那麼多幫著掙錢的繡娘織工,為什麼還要這麼辛苦。
祖母說,生在雲家,你可以不做,但不能不會。
你有天賦,就是得老天爺的厚愛。如果因為吃不了苦而放棄,以後就會有吃不完的苦。
當初她想遠離嫌棄抱怨過的,所有關於天衣坊的一切,原來早已經深深烙印在她靈魂的深處。
只要她醒來,就不會忘記。
黃鼠跟在花青牛身後,邊走邊張望,沒看見花暖暖還有狗蛋,他們倆大約是跟著村裡的孩童去了小龜山的西側。
小龜山多桑林,除了採桑護桑的人上山,平常少有人往小龜山上走。
挖野菜,找吃的,也多是去大龜山。除了小龜山的西側,那邊有一處山石頗多的亂石地,因為不能種桑,很是受村裡孩子的喜歡。
他們現在要去大龜山,得從小龜山和大龜山中間的澗彎爬上去。
順著山澗往上,有條人跡罕至的小道,就是花青牛幾個來後踩出來的。
這邊路勢陡峭,少有人走,也能有意外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