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熾聽到朱瞻基這番有理有據的話,連忙點頭附和道:“哎對,對,對!”
朱高煦聞言,不禁側目看了一眼朱瞻基,心中暗道:“看來我倒是小瞧這個小子了。”
他瞪著朱瞻基沉聲說道。
“小子,你過界了。”
說完,便轉身對朱棣拱手鄭重說道。
“皇上,兒子認為,這次不僅要搜捕刺客,朝裡朝外的官員也得好好查一查。看看這裡邊到底有沒有人吃著我們的飯,心裡還想著建文皇帝!不然,刺客怎麼會如此猖獗?”
朱棣沉著臉,目光如炬地盯著朱高煦,冷冷說道:“所以,你想要軍權……是吧。”
朱高煦聞言,下意識抬頭驚呼道:“啊?”他沒想到,自己的小心思竟被老爹一眼看破。
然而,朱棣並未拒絕,而是面帶一絲淡淡的微笑,緩緩說道。
“好。朕已經派五城兵馬司的人來了。你負責搜捕刺客,至於清查官員,也按你的意思辦。”
朱高煦見狀,頓時神情雀躍,連忙拱手應道:“遵旨!”說完,便快步退了出去,彷彿生怕朱棣反悔。
朱高熾看著這一幕,驚得目瞪口呆,結結巴巴地說道。
“我…我…我……”
朱棣瞥了朱高熾一眼,然後對著朱瞻基淡淡說道:“把你爹攙起來吧。”
朱瞻基點點頭,應道:“是。”
隨即上前將胖爹扶了起來。
等朱高熾站穩後,朱棣語氣平靜的問道:“這十個月沒什麼大事吧?”
朱高熾低頭拱手,恭敬答道:“是是是,天下太平。”
朱棣見狀,輕揮了揮手,語氣平淡道:“行了,回去吧,沒事了。”
朱高熾聞言,微微一愣,隨後點點頭應道:“是。”便轉身退了出去。
待朱高熾離開後,朱棣又看向朱瞻基,問道:“你覺得(此事)誰最可能?”
朱瞻基略一思索,坦然答道。
“首先排除我爹,然後建文、二叔、三叔、韃靼與瓦剌部之中,我認為可能性最高的是建文和二叔,其次是韃靼與瓦剌部和三叔。”
他頓了頓,繼續分析道:“如果是建文的話,那他可能是想要復辟,所以來這麼一齣刺王殺駕,要是真成功的話,到時候就能渾水摸魚,火中取栗。”
“倘若真是二叔的話,那不得不讚一聲高明瞭。”
“私底下養著一群靖難遺孤幫著做事,做出來的事還可以推給建文和我爹,然後又可以藉著這些事向爺爺您邀功,還可以撈軍權,一石三鳥,佈局之深遠,不愧是爺爺您的兒子。”
朱瞻基說完後,特意看了一眼朱棣的反應。
朱棣臉色平靜,看到朱瞻基停了下來,便揮揮手說道。
“接著說。”
於是朱瞻基接著說道。
“至於三叔和韃靼與瓦剌部,其實也只是理論上有那個可能,真說起來,還是不太可能的。三叔是有那個野心,但卻沒有那個膽量。韃靼與瓦剌部雖是有那個膽量,但卻沒有這個腦子,而且也鞭長莫及。”
朱棣聽完,眼中閃過一絲讚許,點頭說道。
“你分析得很不錯,但抓賊要抓贓。就先讓你二叔折騰兩天,讓他覺得,我們就這麼蠢,什麼都沒有發現。兩軍陣前,你要盡一切努力讓對方輕視你。”
朱瞻基鄭重地點頭:“明白,示敵以弱而乘之以強。”
朱棣聽到這話,欣慰的點了點頭。
隨後他沉吟片刻,繼續說道。
“爺爺派你個差事,等你二叔折騰完,你到錦衣衛裡去,挑幾個精明能幹的人,把這件事情查清楚。看到底是建文,還是你二叔在搞鬼。”
說著,他指了一下御案說道:“爺爺把金令牌給你了,賜你先斬後奏之權。”
朱瞻基聞言心中一動,試探性地問道:“爺爺,聽說您新成立了個東廠?”
(注:此時大概是公元1412年,永樂十年。在正史中,朱棣是於永樂十八年,公元1420年正式設立的東廠。但在《大明風華》中,朱棣卻是在公元1412年設立的東廠,出處是孫若微養父孫愚帶著靖難遺孤返回應天府刺殺朱棣時,曾經說過朱棣又建立了東廠。因此,這裡以《大明風華》中的信息為準。)
朱棣點頭說道:“不錯,但只是初立,還沒幾個人。”
朱瞻基眼中閃過一絲狡黠,笑著說道:“那能不能交給我來管?”
朱棣眉頭一挑,略帶驚訝地問道:“你管?東廠裡面可都是太監,讓你去管,像什麼話?”
朱瞻基不慌不忙地解釋道:“爺爺,三叔都能管錦衣衛北鎮撫司,我管個東廠又能怎麼樣?再說,只要您把東廠的名字換一下,改成……‘聽風衛’不就好了。”
朱棣沉吟片刻,輕點了點頭說道:“聽風衛?這名字倒也不錯。既然如此,那就依你好了。”
朱高熾是太子,負責朝廷政務,朱高煦是漢王,掌管了不少軍權。朱高燧是趙王,統領御林軍、錦衣衛。只有他這個孫子手裡頭還沒什麼權力,所以他覺得把這個聽風衛交給朱瞻基管管也無妨。
朱瞻基現在年紀也不小了,是該要鍛鍊鍛鍊了。
(歷史上,朱棣在永樂十年公元1412年,命兵部從鳳陽、應天、山東、山西等地選拔17-20歲民間勇健青年,最終集結約1萬餘人,形成皇太孫的專屬軍事力量——太孫幼軍。)
(在大明風華中,朱棣雖然幾乎沒有提起過太孫幼軍這回事,但心裡對朱瞻基的期望和培養也還是差不多的。)
於是,朱棣轉身就在御案上提筆寫了一道聖旨,遞給朱瞻基。
“我給你一道旨意,封你為聽風衛指揮使,負責‘緝訪謀逆、妖言、大奸惡’,可隨意監督、逮捕臣民,無需經司法程序,直接對我負責。但聽風衛中的人,主要還得是要由宦官組成。”
朱瞻基略帶興奮的接過聖旨,恭敬地說道:“孫兒遵旨。”
此時,他心裡也不由暗喜道。
“成了!”
隨後,朱棣又將筆海中的金令牌拿出來,丟給了朱瞻基,語重心長地說道。
“給,你要的都給了你,可別讓爺爺失望啊。”
朱瞻基接過金令牌,鄭重地點頭回道:“是,爺爺請放心,孫兒必定將此事查個水落石出。”
如果要不是怕不好解釋,他現在就可以告訴朱棣所有真相。
這時,朱棣忽然想起什麼,笑著問道:“對了,你剛才說好玩的東西是什麼?”
朱瞻基笑著答道:“哦,這個啊,是我在一部道經中找到了一部內功,然後特意安排了一些太監試著練了下,發現效果確實不錯。不僅能強身健體,練久了還能延年益壽。”
朱棣眼中閃過一絲興趣,問道:“當真?”
朱瞻基點頭:“真的。”
朱棣滿意地說道:“好,要是真有效果,到時候爺爺再重賞你。”
到了他這個年紀,老毛病一大堆,想寵幸一下后妃都不行。如果要是這內功真有這些作用,那自然算是天功一件。
朱瞻基笑著說道:“爺爺,今天怕是來不及了,明天早上我再來教您怎麼修煉。”
朱棣點了點頭,然後又忍不住問道:“那不用服用什麼丹藥吧?”
他讀過史書,所以知道丹藥這種東西,基本上都是假的,唐朝好多皇帝,就是吃了丹藥毒死的。如果練這內功需要吃丹藥的話,那他可就要慎重一些了。
朱瞻基聞言笑了笑,然後搖了搖頭說道:“不用,這個純靠自身打坐修煉,吐納養氣。”
朱棣笑道,摸了摸鬍子說道:“那我還可以嘗試一下。”
朱瞻基見狀,便拱手說道:“沒什麼事的話,那孫兒就先告退了。”
朱棣揮了揮手:“嗯。”
朱瞻基退出華蓋殿,心中暗自思忖。
“有了聽風衛和金令牌,我的計劃也可以正式展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