錘石文學
一個專業的小說推薦網站

第4章

南中海的書房內。

檀香嫋嫋,紅木書案上擺著三份文件,墨跡未乾。

趙峰已經和李老吃過午飯,兩人聊了不少的家常,老人家對於趙峰的身體很是關懷,畢竟趙峰看上去瘦骨嶙峋。

一中午光顧著給趙峰夾菜了,親的真跟一家人似的。

僅僅是一箇中午的時間,在李老的介紹下,趙峰已經在南中海這個極其神秘的地方見過了,平常只有在電視中才能看見的老爺子們。

知道趙峰的身份,老爺子們都極其和藹。

甚至還有個剛從軍區一把手退下來的老爺子,要嚷嚷著給趙峰介紹自己孫女的。

這些寒暄過罷,自然要回歸正題。

李老坐在沙發椅上,手指輕輕敲擊扶手,目光如炬:“小峰,看看這三份報告,說說你的看法。“

1991年,當下是個特別關鍵的時間節點。

也就是1號人物南巡前,改革開放的第二步——市場經濟改革還在敲定階段。

李老領導的事業發展小組最關鍵的任務就是協調京城和地方,第一是推動科技的發展,第二就是試探各地對於改革的態度。

雖然李峰是科技方面的人才,但畢竟是從發達國家待了12年之久,又有機會和國外那些頂尖的政商人物接觸,眼界開闊,目光深遠,所以李老想在正式開展科技工作之前,詢問一下趙峰對於這件事的看法。

趙峰心中也在盤算著李老的想法。

經過先前在飯局上的試探,趙峰大概也猜測出李老只是想讓自己在科技方面做出卓越貢獻。

可這並不是趙峰的全部理想。

科技是建立在良好政策的基礎上,有肥沃的土壤才能生長出美麗的花朵。

趙峰的時代系統僅僅依靠科技,恐怕是很難推動。

所以對他來說最理想的狀態,那便是從政,主抓科技。

但趙峰並沒有說出自己心中真正的想法。

有句話叫做欲速則不達,趙峰在李老眼中並不是真正的政治型人才。

主動提出想要從政也會顯得自己貪婪,所以趙峰要讓李老主動提。

或許看這幾份文件,就是個機會。

趙峰雙手接過,目光掃過——

第一份:鍾正國《關於經濟改革的若干建議》​​。

大概的掃了一眼趙峰的嘴角就忍不住向上翹了,這鐘正國真是個老狐狸。

怪不得以後從市委書記上還能向上攀升。

文風四平八穩,既提“大膽創新“,又強調“穩定壓倒一切“關鍵處用詞模糊:“在適當條件下可考慮試點“。

這不是兩面三刀嗎?說了又好像沒說。

第二份:梁群峰《穩步推進產業升級的規劃》

通篇強調“循序漸進“、“避免冒進“引用1958年大躍進教訓多達七處。

這份文件看的就讓趙峰腦袋一痛。

甚至隔著文件的紙張,就能看到梁群峰那張老氣橫秋的臉。

動不動就直,錯誤抓缺點,這不就是抓人的小辮子嗎?

更何況改革開放的偉大性是那幾乎是20世紀之最。

居然被梁群峰說的如此一文不是。

趙峰已經能夠想象到,當初祁同偉只是不同意梁璐的追求,為什麼會被派到偏遠山區。

這梁群峰的心眼,怕是狹窄如針。

第三份:趙立春《京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改革方案》

主張“打破條框束縛“、“特事特辦“但附錄中竟有“允許外資控股關鍵產業“的條款。

趙立春不乏有些時代的目光,可此人卻是個鐵手腕。

趙峰不禁想到了他那胡作非為的兒子趙瑞龍。

有這樣一個霸權手段的老子,養出那樣無法無天的兒子也是無可厚非。

李老在一旁看著趙峰仔細閱讀幾份文件,不免也來了興趣。

他認識的好多科研人才,對於時政完全沒有半點興趣,對於這種文件更是懶得去看。

當然了,也有可能是看不懂。

畢竟這三份文件寫的都相當有水平,全部都是官場老油子寫的套話,不直來直去藏著千曲八彎的心思,科研人員都相對單純,在做文章方面可比不了這些官場老手。

“怎麼樣?看得懂嗎?裡面寫了什麼?”

趙峰合上文件,忽而吟道: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李老眉頭微動:“劉禹錫的詩?“

“是,也不是。“趙峰指尖輕叩案几,“鍾書記的文章像這'沉舟'——明明看見千帆競發,卻只敢說'要注意航行安全。“

李老握起茶几上的茶杯,嘴角勾起一抹笑。

這小子說話有點意思啊,不像是那些直腸子的科研人員,竟然還頗有些哲學意味。

“你是說他的文章像打太極?”

趙峰嘿嘿一笑不置可否,剩下的話沒有多說。

李老卻跟著重重地哼了一聲對於趙峰的話大為認同,甚至直接對於鍾正國的文件批評起來。

“他清楚改革勢在必行,但又不想得罪保守派,所以把'破'字藏在'立'字後面。”

“這老狐狸啊,是個人精。”

“不過當下漢東這樣一個混亂的局面,卻正好缺這麼一個會打太極的。”

趙峰微微一愣。

自己這是聽到了什麼?

只是談笑間就知道了一省省委書記的絕密任命嗎?

而李老對於趙峰的驚訝卻沒有太多注意,只是被剛才趙峰的點評勾引出了興趣,揮手讓秘書倒上了新茶,催促趙峰。

“小峰?那梁群峰呢?”

“梁群峰的報告……“趙峰拿起茶杯抿了一口,“像老中醫開的藥方——四平八穩,但治不了急症。“

書房角落的秘書突然咳嗽一聲。

這個年輕人了不得呀,事業發展小組集體開會討論出來的,結果竟然被他一語中的。

前幾天李老還說過一模一樣的話呢。

李老卻哈哈大笑:“好!那趙立春呢?“

趙峰神色一肅:

“他的方案像一劑虎狼藥——能退高熱,但會傷元氣。“手指重重點在“外資控股“條款上,“這裡埋著定時炸彈。“

趙峰就是從國外回來的,最知道外資控股的弊端了,像是某聯某想,還有好幾個官礦,某玻璃大廠,數不勝數的國家企業在20年後竟然成了外國人資產。

忠烈柳滿口愛國,實際全家都搬到了國外。

如果讓趙峰掌舵,這些漢奸絕對要早早清除,不給他們留半點侵吞國家資產的機會。

李老眼中精光一閃,原本他是比較注意趙立春的這篇文章。

不過大多數精力都放在了改革的那些政策上,比較符合南巡的調性。

竟然一時間沒發現外資控股這個重大弊端。

“小峰啊,沒想到你這個搞科學的眼光如此毒辣,比我這個老頭子年輕時候不知道厲害多少倍。”

“如果你不是科研的尖端人才,我真想讓你去政法大學再歷練歷練,過個10年20年接我的班啊。“

這話聽的秘書寫字的手都抖了一下。

李老從來沒有對年輕人有過這麼高的評價,哪怕是他自己的親孫子。

不過趙峰可沒有將這話當真,全當成是讚美之詞。

李老是何等人物,坐的是何等位置,做不出驚天動地的成就,哪有可能接他的班?

不過既然已經打開了話匣子,趙峰自然不能錯過這個機會。

“其實晚輩也寫了篇拙作。“

趙峰從公文包取出文件,燙金封面在燈光下熠熠生輝。

【論改革市場經濟開放的必要性,以及我國半導體事業發展的前瞻】

李老接過時還帶著笑意:“半導體的事我可不懂,得讓專家……“

話音戛然而止。

李老的目光,這就直接落在了改革開放幾個大字上。

這使這位經歷過無數大風大浪的老人,看著眼前年輕人的眼神真正發生了變化。

再也沒有了長輩對少者的關心,扶持,漸漸的趨於震驚欣賞。

“你小子竟然也一直關注著國內嗎?”

“沒有國內的一手消息,你是怎麼判斷出國家要實行市場經濟開放的?看來你這鼻子對於時政的敏銳性極高啊。”

這個評價已經是相當之高了。

畢竟現在才1991年,要實行全面開放市場經濟的政策還沒有完全公佈。

國內也只有京城最頂尖的有些部門才知道,像鍾正國這些地方上的權力部門也只能憑藉著想象猜測。

就是因為鍾正國拿捏不準政策,所以才會打太極。

沒想到趙峰這個在國外消息閉塞的年輕人,竟然只憑著時局的眼光就能判斷出國內的走向。

這已經能算得上政治天才了。

不過李老顯然對趙峰的文章沒有做更多的期望。

不同政治的人談論政策往往都趨於表面,實際政策實行起來,有意想不到的千萬種困難。

所以這種報告要麼是有些空泛,要麼就是過於激進。

如果真能研究準確的話,國家最頂尖的這些政治家,也不會花費整整三年的時間來討論。

【標題:論改革市場經濟開放的歷史必然性與時代使命】

【一、歷史鏡鑑:封閉則衰,開放則興】

【五千年華夏文明,凡鼎盛之世,必以開放為基……】

翻過了,一頁又一頁。

李老伸手向旁邊的秘書要來了老花鏡,蒼老的手指微微發抖。

紙頁翻動聲越來越急,最終定格在第七頁——

趙峰從時代的眼光,從汽車工業製造工業,手機工業,半導體工業,文化發展等接近10多個方向,論述市場經濟的必要性之後,在結尾酣暢淋漓的作詩一首。

百載沉痾未愈,又聞列強鎖關。

何時破重圍?

揮起改革巨斧,敢教日月新天。

莫負少年頭!

總結:

【學生的拙劣觀點,市場經濟體制改革勢在必行。】

【要以市場機制作為資源配置的基本手段,而政府則起到宏觀調控的作用】

當然最後一句話完全就是趙峰從政治書上照搬過來的。

作為理科生的他記得不多,但是經濟體制這方面的概念還是記得很牢固的。

可1991年這個關口。(1992年6月首次公開正式提出)

政策還沒完全敲定下來之前,現在也都屬於內部討論的階段,畢竟這可是原則性的綱領。

李老那雙滿是皺紋的滄桑雙眼,突然緊繃起來。

趙峰是從哪學習到的?

簡直就是個政治天才,有著相當高的政治覺悟。

這上面提到的很多政策,很多施行方案都有著極強的可行性。

就好像站在未來回顧過去一樣。

這真的是一個只有27歲的人,並且12年生活在國外,能有的眼光嗎?

“小劉啊,給我通電組織部,通電辦公室,要開一個緊急會議。”

李老當即站起身做一個手勢給秘書。

“據我判斷,這份文件探討價值相當之高。”

“我要現在立刻的做一個評估報告。”

閱讀全部

評論 搶沙發

登錄

找回密碼

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