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包和胡大都是秦公馆的下人,两人私交也很好。
不同的是,老包是管家,负责府内的一些杂事,而胡大是厨师。
同样,两人都有一个五岁的孩子,不过老包的孩子包国维,在乡下由妻子抚养,而胡大妻子早亡,在城内的破旧祖宅内,由自己和邻居照顾。
说起来,有一股冥冥之中的缘分一样。
而前不久,老包请假回到乡下,因为他的结发妻子,死了。
当天下午,老包背着个鼓鼓囊囊的布袋,手里还提着两只扑腾的土鸡,鸡爪子用草绳捆着,沾了不少泥。
包国维跟在他身后,身上的粗布褂子打了好几个补丁,袖口磨得发亮,父子俩来到了秦公馆。
进了大堂,老包把布袋往地上一放,轻轻的一声,里头的红薯干和花生滚出几粒,他又将两只鸡轻轻放在旁边。
这个时候,太太从里屋出来,注意到了他的身影。
“老包回来了。”她向刚回来的老包打了声招呼。
老包恭敬地弯了弯腰,说道:“太太。”
太太见他带着个小孩,眉头微微蹙了下,转头对旁边的秦老爷低声说了几句。秦老爷正把玩着手里的玉扳指,闻言把手一挥,不耐烦地甩开太太的手。
才转过头,像是刚发现人影一样,说道:“老包啊,不用了不用了。”
然后走向红木椅子上坐下。
他一看就知道老包带着孩子的来意,自己这媳妇,总是会有些善意。
老包微微弯腰,“这点东西,是我们下人的一点心意,您就收下吧。”
年轻的包国维不懂,为什么自己父亲要把这么多好东西,送给这个明显有钱的大户。
这个鸡多贵啊!
自己在乡下都没吃几回。
秦老爷拿起烟袋,在烟锅里装上烟丝,用火镰打着, 抽了一口,烟雾缭绕中,他眯着眼问:“后事都办完了?”
“办完了。” 老包的声音有点发颤,他把包国维往前推了推,“小维,给老爷太太磕头。” 说着,按住儿子的头往下按。
他忐忑的说道:“就是这个孩子,没人照管,我,我把他带来了。”
老包也知道自己这不合规矩,不管有多么困难,是决计不能把孩子带来的,秦府上上下下这么多佣人,要是都把孩子带来,那该怎么办?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就你困难吗?
秦老爷吸了口烟说:“住几天可以,但也不是长久之计啊。”
老包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连忙说:“老爷,我让他学着干活,扫地、浇花都行,您就赏他口饭吃吧!”
“吃饭倒不难,” 太太接过话头,语气软了些,“可规矩不能破啊。”
老包将目光转向秦老爷,见他只是点烟在那抽。
心里多半盘算着,要自找出路了。
带着包国维微微鞠躬道:“谢老爷,太太。”
随后转身就走。
“老包啊。”
秦老爷还是动了恻隐之心。
他走上前去,招呼道:“老包啊,念你是我们秦府的老人,我们一向待你宽厚,活呐,不让他干了,饭钱好说,你还是让他念书吧。”
如此一来,要是别的下人问起来,为什么老包的孩子能在秦府上住,秦老爷也是有话可以说。
自己看包国维聪慧,资助他念书,所以可以留在府上。
这样,也就不算坏规矩了。
“谢谢老爷!谢谢老爷!”
老包感恩戴德,连忙带着儿子磕头。
秦老爷倒是坦然的受了一礼。
嘱咐了句:“以后好好读书。”
便拍着烟袋回去了。
当晚,秦太太请了于太太、张太太几人来打麻将,麻将桌上摆着李峰刚做的几样点心,水晶糕上还点缀着鲜红的樱桃,散发着甜香。
“你家厨子的手艺真是越来越好了,” 张太太咬了口杏仁酥,眼睛眯了眯,“尤其是那道小炒肉,嫩得像豆腐似的,怎么做到的?回去我也让我家厨子学学。”
秦太太得意道:“这是李峰做的,是在北平跟着御厨学过手艺的人,在我们家已经十年了。”
她自觉涨了面子,就要封赏,“小翠,去请李峰来。”
“哎。”
小翠应下后,就走出门,朝厨房的方向走去。
几个太太,还在那里谈笑风生。
“哎,胡了。”秦太太一把抓过,眉毛露喜。
“太太,李峰来了。”屏风外,小翠说道。
秦太太怀着笑意说道:“李师傅,你这道小炒肉,可让我们赞不绝口,是怎么做的,跟我们讲讲。”
李峰心里咯噔一下,脸上却不动声色,拱了拱手:“回太太的话,也没什么诀窍,就是取鸡腿上最嫩的那块肉,一只鸡只取那么一小块,先用高汤蒸到七分熟,再拿出来用小火慢炒,火候掌握好了就行。”
这自然不是真的,是他精心编的,这种压箱底的菜,是绝对不能教给别人的,别说这群富家太太,就是他侄子,就是他亲女儿都不行。
传男不传女,一些精要调味,还要等儿子四十多岁,性格稳重不会往外传了,才会说清楚。
秦太太笑道:“好,你在这等会儿,小翠,去库房上拿十块钱,给李师傅。”
李峰连忙道谢,站在一旁等着。客厅里的麻将声又响起来,哗啦哗啦的,像是下雨。
秦太太说道:“我们府上的那个老包,你们有印象的吧?”
“碰。”于太太说道:“记得,上次来给我开的车门,看他蛮老实的嘛。”
“嗨,前不久,他老婆死了,又把他儿子接了过来。”
秦太太不紧不慢的打出了张二条。
张太太问道:“你就让他把孩子带到府上了?”
于太太也问道:“对啊,他是过得惨,给点钱打发了就是了,何苦让他留下来?”
秦太太捂嘴一笑,“我家老爷心善,看着孩子可怜,就把他送去念书了。”
后半句没有说出口,但是言外之意大家也都明白,这样下人问起来,也好有说辞。
在古代,奴仆并不像玄幻小说那样,说杀就杀,就连最弑杀的朱元璋,都知道要好好对待厨子,从古至今,刻薄下人的,都吃了亏,从春秋华元分肉没有分给车夫,车夫就直接将车开到对面导致直接输了一场战争开始,到明朝嘉靖皇帝,为了修仙逼迫宫女,差点被勒死。
上到皇帝下到地主,都有奴仆怀恨在心,暗害主家的现象。
以至于慈溪都知道从不为难人,奴仆在她面前犯了错,从来不说,而是暗暗记住,等到错积累到一个地步,直接罚顿大的,然后赶走,不再从眼前出现。
像红楼梦中,一些老仆颐气指使,这才是正常现象。
想找到一个又忠心又好使的,很难。
“还是你家心善。”说着,张太太打出了张五筒。
于太太说道:“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