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抗战谍战小说《包国维:你怎么成大文豪了?》是最近很多书迷都在追读的,小说以主人公胡文海之间的感情纠葛为主线。本关谷作者大大更新很给力,目前连载中,《包国维:你怎么成大文豪了?》小说最新章节第61章 事务所,123179字,喜欢看抗战谍战小说的宝宝们快来。
包国维:你怎么成大文豪了?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公历1919年,8月28。
处暑刚过四日,杭城的暑气却仍然严重,城边那排歪斜的木板房里,胡大推开吱呀作响的木门时,裤脚还沾着运河边带回来的潮气。
他住的这间小屋实在算不得体面,墙根爬满暗绿色的苔藓,屋顶的瓦片缺了角,露出底下发黄的茅草,不过哪怕位置再偏,也是城中,比农村要强上不知道多少。
他走进厨房,开始忙碌起来。
“今天是你生日,老爹特意去外面给你买了五花肉吃,你瞧瞧。”
胡大抹了两下围裙,端上刚刚做好的红烧肉,再加上桌子上有的清炒小菜和蛋炒饭,散发出来的香味让人口舌大开。
胡文海看到自己父亲精心准备的菜肴,却提不起多少兴趣,有话想要说,却不知该如何开口。
胡大看到自己儿子欲言又止的样子,莫不是这顿饭做差了?他这儿子,自小聪明懂事,因为工作自己常年不在家陪伴不得,今天是儿子的生日,若是因为菜肴做错了,坏了胃口,那就千该万死了。
他拿筷子尝了尝菜汤,将心放了下来。
不是菜,就是别的事了。
胡大问道:“儿子,怎么了?是想要什么玩具吗?”
身为秦公馆的厨子,在这个衣不果腹的年代,收入已经算得上是中产,每月七块大洋不说,逢年过节都有赏钱,主家每日大鱼大肉,剩余的边角料都便宜了他们这些下人。
毫不夸张的说,他每月能攒下五六块大洋,足够寻常人家过上充足的生活。
给自己儿子买个什么小玩具,自是不在话下。
只是奇怪,自己孩子从小就不爱什么玩具,这是终于有了小孩子样了?
不知道为什么,想到儿子要玩具,他的心还不禁开心的跳动了两下。
胡文海爬到了椅子上面,斩钉截铁的说道:“爹,我想上学!”
别的事他可以毫不犹豫的答应下来,但是上学这个事……
自己家三代厨师,不愁吃不愁穿,靠着手艺还攒下了城里一套边上的小房,所谓荒年饿不着厨子,自己儿子完全可以跟着他边做边学,过个几年就能出师,自己在从外面托个关系,加上自己的收入,每月二十多大洋。
这份收入足以让人眼红。
不提如今这个年景,未来是否还要打仗。
就是不打了,自己儿子虽然聪慧,但是这字……写得和狗爬的也没啥区别。
连他小时候的鬼画符都比不了,如何读书?
读书可不便宜,不说书本费用、服装开支,也不提每年过节要给老师送的礼品,光是学费一学期就要两个大洋,每年要四块。
零零总总加在一起,光是小学,每年就得支出去十块。
到了初中得二十,高中得四十,大学,那就得一二百大洋。
这哪是他们这般人家承担得起的……
若是按部就班,未来怎么也有个好发展,可是一旦读书,打水漂了怎么办?
更何况胡文海自小就在厨艺上面展现出了惊人的天赋,别看他如今人小,连铁锅都举不起来,但是调味的水平,寻常人家都比不得,再过个几年就会超过他,等到成年以后,厨艺水平到达什么级别,他想都不敢想。
有着这样的未来,何必去读书?
“儿子,要不……”
看到自己父亲的样子,胡文海就知道他在犹豫。
当即说道:“爹,若是不读书,咱们家世世代代都是厨子,你当了一辈子厨子,难道我也要当一辈子厨子?你孙子也当一辈子厨子不成?”
看到胡大有些犹豫不决,当即趁热打火。
“我就上个初小,若是学的好,就继续念下去,若是没有学习的天赋,也好早点断了念想,跟着你去学厨,你看如何?”
胡大听到如此,也只好点头。
“以你的天赋,若是不学厨,就可惜了,不过你这么说,老爹也不能不支持,赶明,不,下午我就出去给你找学校。”
最大的心头病解决之后,胡文海也露出笑意,和父亲吃起饭来。
胡文海一直要求自己读书的原因在于,他是个穿越者,但是因为金手指,导致自己的技能库全都清零了。
比如说自己原先是个扑街写手,如果说写作等级有十级的话,自己的等级怎么也有个四五级。
然后因为金手指,自己的写作等级是零。
要重新开始练级。
唯一的好处是,自己天赋全都打通,本来自己的上限也许是6级,但是可以练到10级,达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境界。
而自己的面板属性如下。
【宿主:胡文海】
【厨艺:3级】
【国文:2级】
【数学:2级】
【写作:2级】
【武术:2级】
【绘画:1级】
【书法:0级】
这就要涉及另一个机制了。
那就是被人教学,经验提升的特别快,所以胡文海的厨艺等级是最高的,这也是为什么他死活都要去上学的原因。
自己一个人看书,等级上不去啊!
如今的他,知道后世各种书籍的剧情,但是没有过目不忘,也就无法复刻出来,只有等到笔力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利用前世的文章,来为此牟利。
胡文华吃着父亲做的红烧肉。
真香。
这等级,怎么也有个5级水平。
若是水平不高,胡大也没机会留在秦公馆,做二厨。
这水平放到后世,大酒楼五星酒店差了点水平,但是开个小餐厅绝对没问题。
“爹,你这红烧肉做的真好吃。”
胡大开心的咧嘴笑了起来。
“好吃吧,好吃你就多吃一点。”
他夹了口青菜,心里盘算着,学习这个事最难得,还是看孩子愿不愿意学。
自己家总不能祖祖辈辈都当厨子,哪怕当上御厨,那也是个伺候人的活,如今自己儿子聪慧,又肯读书,若是三分钟热度,那也就算了,如今看儿子是真有志气,那么就算砸锅卖铁,也得让他把这个书读下去!
不过是苦一苦自己罢了。
为了子孙后代,不苦!
(民国时期,国立大学一年学费四十,私立学校一年上百,教会学校一年两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