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的第一个问题,也是所有创业者都绕不开的第一个门槛。”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四位风格迥异的嘉宾。
“如何才能赚到自己的第一桶金?”
演播厅里,灯光汇聚。
这个问题,现实,尖锐,又充满了诱惑。
直播间的弹幕,也瞬间从刚才的插科打诨,变得严肃起来。
“来了来了,正片开始!”
“搞快点搞快点,我搬砖的手都停下来了!”
“第一桶金?我的第一桶金就是我装满硬币的存钱罐。”
“别说第一桶金了,我连桶都买不起。”
唐柠将第一个提问的机会,交给了看起来最权威的赵知远教授。
“赵教授,您是经济学领域的泰斗,对这个问题,您一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赵知远清了清嗓子,扶了一下鼻梁上的金丝眼镜,身上那股老派学者的气场拿捏得死死的。
“嗯,关于年轻人如何赚到第一桶金,我的建议是,要充分利用自己的时间和体力优势。”
他的声音透过麦克风,清晰地传遍全场。
“我这里有一个规划,只要能坚持下来,别说第一桶金,轻松年入百万都不是梦。”
年入百万!
这四个字像一颗炸雷,瞬间点燃了所有人的热情。
连导播室里的导演都忍不住探了探身子,期待着接下来的高论。
赵知远很满意这种万众瞩目的感觉,他不疾不徐地开口。
“我的建议是这样的。”
“凌晨四点起床,去给附近的社区送牛奶,送到六点。”
“六点到八点,在人流量大的地铁口或者写字楼下卖早餐,比如手抓饼、豆浆油条。”
“上午九点到十一点,可以去工地打零工,现在工地的时薪很可观。”
“十一点半到下午一点半,正是午高峰,抓紧时间送外卖。”
“下午两点到五点,可以再回工地干三个小时。”
“傍晚五点到七点,是晚高峰,继续送外卖。”
“晚上七点到十一点,去夜市摆个烧烤摊。”
“晚上十一点到十二点,可以做代驾。”
“凌晨十二点到三点,这个时间段,KTV最缺服务生。”
“这样,一天二十四小时,除了一个小时的休息时间,基本都被利用起来了。”
赵教授说完,端起桌上的茶杯,气定神闲地喝了一口。
整个演播厅,非常的寂静。
直播间的弹幕。
“??????”
“我他妈听到了什么?这是人能干出来的事?”
“一天睡一小时?我就是生产队的驴也不敢这么歇啊!”
“赵教授,您是认真的吗?需不需要给您请个医生看看?”
“什么狗屁专家!这是想让我们直接累死,好继承我们的花呗吗?”
“年入百万?我看是年入地府!”
“这已经不是割韭菜了,这是想把韭菜根都给我刨了啊!”
导播室里,导演看着后台不断飙升的在线人数,从五万瞬间冲破了八万,一张脸又惊又喜。
“快!快关弹幕!先把弹幕给我关了!”
他一边大喊,一边死死盯着屏幕,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爆点。
这节目,要火!
另外两位专家,天启创投的郑静和和餐饮老板罗知恒,脸上的表情也十分精彩。
罗知恒那张笑呵呵的胖脸,此刻嘴角抽搐,眼神里全是“这哥们在说啥”的茫然。
周瑾的反应最是平静。
他甚至有些想笑。
太荒谬了。
这种脱离群众、想当然的“专家建议”,简直是节目效果的核武器。
他甚至开始怀疑,这位赵教授,是不是节目组请来的另一个“演员”,专门负责扮猪吃老虎,用反向操作来引爆话题。
唐柠的额头已经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作为主持人,她必须把这个即将脱轨的场面拉回来。
她勉强挤出一个笑容,将话筒转向了郑静和。
“郑总,您是投资人,看过无数的创业项目,对于赵教授的建议,您怎么看?”
郑静和的目光从赵教授身上移开,落在了镜头上。
她的声音清冷,
“我不同意赵教授的观点。”
她没有丝毫的客套。
“赵知远的这个方案,看似把时间利用到了极致,但它完全忽略了最核心的一个要素。”
“人的身体。”
“这不是一个创业方案,这是一份精心计算过的自杀指南。”
“任何一个创业项目,创始人本身才是最宝贵的资产。当一个方案需要以透支生命为代价时,它从根源上就已经失败了。”
郑静和的话,字字珠玑,掷地有声。
演播厅里的气氛,瞬间逆转。
周瑾的眼中闪过赞许。
唐柠更是长舒了一口气,感激地看了郑静和一眼。
刚刚关闭的直播间弹幕,如果此刻开启,想必满屏都会是“郑总说得对”。
郑静和的发言,不仅否定了赵教授的荒谬建议,更是说出了所有普通人的心声。
赚钱很重要。
但活着,更重要。
唐柠顺势接过话头,试图将话题引向更实际的方向。
“感谢郑总的精彩点评。看来,创业确实不能只算经济账,更要算健康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