锤石文学
一个专业的小说推荐网站

第2章

一大妈看着低头垂泪的李向阳,心中更是酸楚难忍。她只当这孩子是悲伤过度,又冷又饿,才这般失态。

她伸出手,想拍拍李向阳的背安慰一下,手伸到一半,又怕惊扰了他,最终只是轻轻叹了口气。

“快喝吧,孩子,趁热乎。”一大妈的声音更加柔和,“晓慧睡了?让她好好睡,明天早上我再给她送吃的过来。”

李向阳用力眨了眨眼,逼回更多的泪水。他知道,此刻任何言语都是苍白的,他抬起碗,凑到嘴边,小口小口地喝了起来。

棒子面粥很稀,味道也谈不上好,只有一点淡淡的咸味和粮食本身最原始的味道。但就是这碗简陋的粥,带着温度滑过喉咙,落入胃里,给这具几乎冻僵的身体注入了一丝活气。

他喝得很慢,一方面是珍惜这点暖意和食物,另一方面,也是在极力平复翻腾的心绪,整理着脑海中爆炸的信息。

一大妈见他肯吃东西,稍稍放心,就着油灯微弱的光线,怜惜地看着这孩子苍白瘦削的侧脸,又看了看炕上蜷缩着的晓慧,忍不住又开始抹眼泪。“这往后的日子可怎么过啊……”

一碗粥很快见底,胃里有了东西,身体似乎也找回了一点力气。李向阳将空碗轻轻放在桌上,声音沙哑地开口,说出了他来到这个世界后的第一句完整的话:“谢谢……一大妈。”

他的声音干涩低沉,带着刚哭过的鼻音。

“哎,跟一大妈还客气啥。”一大妈连忙摆手,又压低声音道,“天快亮了,你再眯会儿,我回去了,灶上还温着水,明天早上能用。”

“嗯。”李向阳点了点头。

一大妈端起油灯,又回头看了兄妹俩一眼,这才轻手轻脚地退了出去。

房间里再次陷入黑暗和寂静,只有身边妹妹偶尔发出的、不安的抽泣声。

李向阳没有立刻回到炕上,他需要弄清楚现状。

他凭借着原主的记忆,摸索着走到靠墙的那个掉漆木柜前。柜门没有锁,他轻轻拉开。里面空荡荡的,只有几件叠放整齐的旧衣服。他伸手在柜子最底层摸索,指尖触碰到一个坚硬的、冰凉的物体——是一个小木盒。

他将木盒取出,拿到方桌旁。没有灯,他只能借着愈发微弱的月光,打开了盒子。

盒子里东西不多。

最上面是几张薄薄的纸。

他拿起来仔细辨认——是父亲的死亡证明和厂里出具的工伤事故说明,还有母亲的死亡诊断书。

下面,是一小叠票据,主要是布票和工业券,粮票寥寥无几,而且面额很小。这印证了他记忆中的一个残酷事实。

他的母亲,和隔壁贾家的秦淮茹一样,是从农村嫁过来的,是农村户口。而他和妹妹李晓慧,按照当时的政策,户口随母,也是农村户口。在这个一切凭票供应、城市户口拥有粮食定量的年代,农村户口意味着没有国家配给的粮票、油票、肉票……一切生活必需品的票证。

这个四口之家,一直以来,实际上只有父亲一个人拥有城市户口。四个人,吃一个人的定量!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他们家绝大部分的口粮,都需要父亲用工资去黑市购买!

黑市的粮食价格远高于统销价,而且来源不稳定,质量参差不齐。

父亲那点工资,大部分都填进了这个无底洞,这也是家里如此清贫,几乎没有任何积蓄的重要原因。

李向阳的心沉了下去。他之前还想着八百多块钱是一笔巨款,总能支撑一段时间。

但现在?这八百块钱在黑市买高价粮,这钱能支撑多久?

他深吸一口气,将票据小心放在一边,手探向盒子底部。

触手是一叠厚厚的的纸币。

他将其全部取出,在月光下一张张清点。

大部分是旧版的第二套人民币,以棕色“拖拉机”壹元、黑色“工农”壹角为主,还有少量更早的票子。

最终确认了数字。

抚恤金四百元整,父母多年的积蓄,四百七十五元六角三分。

总计:八百七十五元六角三分。

这就是他和妹妹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的、可以动用的现金资产。

他捏着这叠纸币,手微微颤抖。这笔钱,在这个工人平均月薪二三十块的年代,确实堪称“巨款”。

他将钱和票据小心翼翼地放回木盒,盖好盖子,紧紧抱在怀里。

这是他和妹妹活下去的唯一希望。

他站起身,又摸索到墙角的那口米缸前,掀开盖子。

缸底只有薄薄的一层棒子面,估计连三斤都不到。旁边还有一个更小的瓦罐,里面是少许粗盐,以及一小包用油纸包着、已经见底的咸菜疙瘩。

这就是这个家全部的存粮。

户口!粮食!

这两个词像两座大山,压得他喘不过气。没有城市户口,就意味着他和妹妹永远处于饥饿的边缘,永远要依赖不稳定且昂贵的黑市。

他抱着木盒,无力地靠在冰冷的墙壁上,缓缓滑坐到地上。

窗外,天色似乎亮了一些,不再是纯粹的墨黑,而是透出一种沉郁的藏蓝色。离黎明不远了。

阅读全部

相关推荐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