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江涛离了汉东大学,踏上了归乡的路。
车轮辗转,窗外熟悉的景致逐渐由省城的开阔变为吕州地区的丘陵。
王江涛提着简单的行囊,踏上了回王家村的最后一段山路。
村口那棵老槐树依旧枝繁叶茂,树荫下,三婶的豆腐摊子冒着淡淡的热气。
眼尖的三婶一眼就认出了那个挺拔的身影,立刻扯开嗓子,带着浓重的乡音喊道:“哎呦!咱们村的大学生回来啦!江涛!江涛回来啦!”
这一声吆喝,仿佛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石子。
附近院落里忙碌的叔伯婶娘们闻声而动,纷纷围拢过来。
王江涛是王家村飞出的金凤凰,是村里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大学生,是全体村民的骄傲。
在这个年代,一个大学生足以光耀门楣,甚至让整个村子在十里八乡都挺直腰杆。
卖豆腐的三婶不顾王江涛的推辞,麻利地包好几块水嫩的豆腐,硬塞进他手里。
“涛娃子,拿着。刚做的,回去让你娘炖上。”
闻讯赶来的大伯王洪涛,提着三条油光锃亮的五花肉,挤进人群,一把塞过来:“这肉拿回去,解解馋。”
那关切与热情,质朴而真诚。
看着眼前一张张熟悉的面孔,感受着手里沉甸甸的心意,王江涛心头暖流涌动。
这种毫无保留的关爱,是他前世未曾体会过的珍贵。
他珍惜这份乡情,每一次归来,几乎都是这般场景。
乡亲们知他家境困难,都盼着他能吃上一口好的。
“谢谢三婶,谢谢大伯。”王江涛连连道谢。
他没有矫情推拒,那会伤了人心。
他取了一小包豆腐和一条较小的五花肉,才在乡亲们关切的目光中,朝着半山腰那座熟悉的土坯房走去。
云溪沟,名如其形,一条狭长山谷,耕地稀少,勉强维系着沟里人家的生计。
客家人先祖迁徙于此,坚韧求生,却也难以轻易摆脱自然的桎梏。
王江涛家的贫困,根源便在于此。
未及走近,一个穿着碎花旧褂子的小身影便飞扑过来,一把抱住他的腿,仰起小脸,眼睛亮晶晶的,正是他十岁的妹妹王颖。
“哥!哥回来啦!”
她朝着屋里兴奋地大喊。
母亲林云闻声而出,看到儿子,眼眶瞬间红了,嘴唇翕动,却没立刻说话。
而是疾步上前,伸出手,仔细拍打王江涛衣衫上的灰尘。
良久,她才哑着嗓子道:“咋突然就回来了?也不捎个信儿,我好让你爸去割点肉。”
妹妹王颖在一旁撅起小嘴:“就是,哥,你害我少吃一顿肉,得赔我!”
王江涛忍俊不禁,扬了扬手里的东西:“有肉,有豆腐,刚三婶大伯给的。放心,亏不了你的嘴。”
笑着的时候,他感到眼角有些沙涩,这是被最真实的温暖所触动。
父亲王泽也走了出来,他是个老实巴交的庄稼汉子,长年劳作在他脸上刻下沟壑,皮肤古铜。
他不愿在儿子面前流露过多软弱,强装镇定。
“回来了?都进屋吧。”
然而,就在王江涛迈过那道低矮门槛时,父亲那粗糙厚重的手,状似无意却又极其有力在他手臂上重重拍了两下。
这个微小的动作,将这个内敛父亲心中所有的骄傲与牵挂,表露无遗。
晚饭是简单的农家菜蔬,加上炖得香喷喷的豆腐和五花肉。
一家人围坐旧木桌旁,吃得香甜。
妹妹王颖吃得满嘴油光,幸福地眯着眼。
饭桌上,父亲王泽放下筷子,看似随意地问:“江涛,工作……有着落了?”
但王江涛能感受到父亲话语的紧张和期待。
他平静回答:“爸,妈,我申请回咱们金山县工作,组织批准了,在县委办公室。”
“哎呦!”母亲林云只听到回金山县,立刻急了。
“大儿啊,你怎么申请回这穷乡僻壤?留在大城市多好。”
父亲王泽瞪了老伴一眼,声音提高几分,带着激动。
“你懂啥,没听大儿说吗?县委办公室。那是给县里领导服务的地方,是笔杆子,这是天大的出息。比留在省城当个普通干部强。”
他虽然是个庄稼汉,但对于县里领导有着最朴素的认知,明白在县委工作意味着什么。
林云被丈夫一吼,看到他那罕见的光彩,明白是好事,转而傻笑起来:“我……我也不懂这些,他爹你觉得好,那就是好!”
吃完饭,父亲王泽一抹嘴,说了声“我出去转转”,就背着手出了门。
母亲望着他的背影,对王江涛笑道:“别管他,准是又去找张家沟那个金牙张聊天去了。现在你给县里领导服务了,他可不得找老伙计好好说道说道。”
王江涛闻言,也忍不住笑了起来,他能想象父亲在老友面前,如何故作淡然却又掩不住自豪地提起儿子工作的情形。
笑过之后,王江涛从贴身的衣兜里取出一个信封,郑重地放到母亲手里:“妈,这钱你拿着。”
林云疑惑接过,打开一看,竟是厚厚一沓,数了数,整整八十块。
她吓了一跳:“怎么这么多?上次寄的钱还剩七块五毛二呢,你刚开始工作,处处要花钱,自己留着。快拿回去。”
她脸色一紧,压低声音严肃问。
“你跟娘说实话,哪来这么多钱?咱们人穷志不能短,可不能做不好的事。”
王江涛握住母亲粗糙的手,语气沉稳而令人信服。
“妈,你就放心拿着吧。这钱来路正得很,是杂志社一次性给我结清的稿费,都是我一个字一个字写出来的,劳动所得,干干净净。”
“我有工作了,以后不缺钱花。这钱你们先用来改善生活,我看小妹都瘦了,多买点好吃的给她。”
“至于家里欠的那些账,我过两个月就能还上。”
他这么说并非虚言,早在大学期间,他就凭借稿费实现了自给自足,甚至能帮补家计。
对于未来,他已有清晰的规划,打算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撰写一本通俗易懂的历史读物,连书名都已想好,就叫《宋朝那些事》。
他相信,凭借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扎实的文笔,这本书能够带来可观且合法的稿费收入。
妹妹王颖听到稿费两个字,眼睛瞪得溜圆,满是崇拜地看着哥哥:“哥!你还会写书啊?太厉害了!”
王江涛宠溺地揉了揉妹妹的头发:“咋不会呢?你哥大学时候的生活费,差不多都是靠稿费挣来的。”
王颖的小脸又垮了下来,带着点忧愁:“可我不会写,那我以后怎么读大学呀?”
王江涛失笑,语气坚定而温柔:“傻丫头,今时不同往日,哥已经工作了。你只管好好读书,考得上,哥就一定供你上。”
“真的?”王颖眼睛亮得像星星。
“哥什么时候骗过你?”
“哇!太好啦!哥你最好了!”
听到这话,王颖脸上的愁云瞬间散尽,重新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咯咯地笑了起来,那清脆的笑声在小院里回荡。
看着妹妹的笑脸,感受着家的温暖,心中那份改变家乡的信念,愈发坚定清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