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铁柱把分家说出口,所有人的脸色都变了,心思更是转得飞快。
吴红英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她仰着泪流满面的脸,声音都发颤了:“铁柱…你、你说真的?”
她早就跟自家男人念叨过无数回想分家。
在这个家里,他们二房干活最多,起早贪黑,挣的工分都捏在婆婆手里,落到他们二房嘴里的,永远是最差最少的那份。
大房的儿子能去公社念书,三房的牛妞能偶尔得个零嘴,就她的阿梅和阿荣,啥也轮不上。
她心里憋屈,早就想分出去单过了。
可每次她一提,她男人总是闷着头不说话,最多叹口气,说什么,爹娘还在,分家不像话,忍忍吧。
她没想到,今天,在这个节骨眼上,这个一向孝顺懦弱的男人,竟然会如此清晰地吐出这两个字。
张铁柱没看其他人,他走到瘫坐在地上的媳妇身边,弯下腰,一手用力把吴红英搀扶起来,另一只手把吓坏了的闺女阿梅也抱了起来。
阿梅紧紧搂住爹的脖子,把小脸埋了进去。
张铁柱这才抬起眼,目光平静地扫过脸色铁青的爹娘,又看了看神色各异的大哥大嫂和三弟三弟妹。
他重复了一遍,声音不高,却异常坚定:“嗯,分家。”
其实他心里很清楚,他知道爹娘不喜欢自己这个二儿子。
他不像大哥张铁钢,有点文化,是队里的会计,说话办事体面,是爹娘的骄傲。
他也不像三弟张铁军,嘴巴甜,会来事儿,总能哄得爹娘眉开眼笑,就算偷懒也能被宽容几分。
他嘴笨,不会说好听的,只能埋头拼命干活,指望多流点汗,多挣点工分,爹娘能多看他们二房一眼。
可这一次,不一样了。
他娘要把他的闺女送人,就为了换那几十斤玉米面。
这是他亲闺女,拿闺女换粮食触碰到了他身为人父的底线。
干活吃亏,他认了;受点委屈,他忍了。
但谁要想动他的孩子,不行。
刘玉芬拍着大腿哭嚎起来:“我这是造了什么孽啊!生了你这么个不孝的东西!你是要气死我啊!”
大房的张铁钢和李卫红交换了一个眼神,都没说话。
不分家,家务活大部分是二房干,爹娘明里暗里补贴他们大房也多,他们当然不愿意分。
三房的张铁军和李秀兰更是心里打鼓。
分家?分了家谁帮他们养闺女?就凭他们俩那点工分,怕是真的要喝西北风了。
院子外头看热闹的村民这会儿也七嘴八舌地劝上了。
几个上了年纪的老大爷吧嗒着旱烟,对着张铁柱语重心长劝道:“铁柱啊,你糊涂啊!爹娘都硬朗着呢,哪能提分家?这传出去像什么话!”
几个跟刘玉芬差不多年纪的婶子大娘则对着吴红英,你一言我一语:“红英啊,忍忍就过去了,谁家媳妇不是这么熬过来的?”
“就是,吃亏是福,一家人和和气气最要紧。”
不过,这劝说的话里头有多少真心,那就难说了。
更多人还是伸长了脖子,眼睛发亮地看着这场难得的大戏。
这年头,村里没啥娱乐活动,谁家吵个架都能被念叨好几天,更何况是分家这种大事,够大家嚼上好一阵子舌根了。
张老头被这乱哄哄的场面气得额头青筋直跳,尤其觉得被左邻右舍看了笑话,老脸都没地方搁了。
他猛地大吼一声:“都吵吵啥!闭嘴!”
这一嗓子倒是把院子内外的声音都压下去不少。
他烦躁地挥挥手,对着还在抹眼泪哭嚎的老伴斥道:“行了!别嚎了!还不够丢人吗?!”
然后冲着院子里呆立的众人吼道:“都愣着干什么?天塌下来也得吃饭!先做饭!有什么事,吃过饭再说!”
张铁柱没再说什么,只是默默地抱着还在小声抽噎的阿梅,同时搀扶着脚步有些发软的吴红英,又叫上儿子阿荣,一家四口低头进了他们二房的屋子。
刘玉芬被老头子吼得一噎,满腔的怒火和委屈没处发泄,一转头,看见站在院子里的两个儿媳,立刻找到了出气筒。
她指着李秀兰和李卫红就骂骂咧咧起来:“老三家的!老大家的!都是死人啊?没听见你们爹说做饭?还杵在这儿,等着我老婆子伺候你们啊?”
李卫红撇撇嘴,显然对婆婆这指桑骂槐很不满,但也没顶嘴,只是不情不愿地扭身往灶房走。
李秀兰心里正乱着,分家这事来得突然,她得好好跟自家男人盘算盘算。
她转头对还抱着闺女的张铁军小声说:“你看着点牛妞,刚才肯定被她奶吓坏了,哄哄她。我先去做饭。”
张铁军点点头,心里也琢磨着事,下意识地轻轻拍了拍怀里的闺女,柔声叫道:“牛妞?不怕了啊,爹在呢…”
怀里的小人儿一点反应都没有。
张铁军觉得不对劲,低头一看。
好家伙!睡着了!
刚才院子里吵得天翻地覆,他这闺女,居然趴在他肩膀上,睡得正香!
小嘴巴微微张着,亮晶晶的口水流了他一肩膀,打湿了一大片粗布衣裳。
张铁军:……
看着怀里睡得口水横流的闺女,张铁军心里真是五味杂陈。
这丫头的心是真大啊,刚刚差点把她送人,她倒好,天塌下来当被子盖,居然在他怀里睡得这么沉。
他无奈地摇摇头,不过转念一想,这样也好,啥也不懂,也就不会害怕。
这年头,能这么没心没肺地活着,说不定也是一种福气呢。
院子里,没热闹可看了,外面的村民也三三两两地散了,边走边交头接耳,估计不用等到下午,老张家闹分家的事儿就能传遍整个大队。
这时候,午饭也做好了。
李秀兰和李卫红端着个大瓦盆从灶房里出来,盆里晃荡着清澈见底的粗粮粥。
这粥稀得能当镜子照,数得清里面有几粒米,有几块红薯。
别问为啥粮食这么紧张还要吃一日三餐。
不下地干活不知道,这年头,壮劳力要去地里挣工分,那可是实打实的力气活。
早上那点稀粥顶不到中午就饿得前胸贴后背了,要是中午再不垫吧点东西,空着肚子在日头底下干一下午,那滋味,能把人熬干。
所以,哪怕只是这么一碗照得见人影的稀粥,也得喝下去,好歹给肚子里添点水,哄哄咕咕叫的肠胃,下午才有力气继续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