锤石文学
一个专业的小说推荐网站

第10章

“荒唐!商贾向来唯利是图,怎会平白献出粮食!”

朱元璋断然否决。

朱英无奈摊手:

“看吧,这就是思维的限制。

“敢问老爷子,若民间粮商手中存粮能拿出三成,可否解此次灾荒?”

朱元璋闻言一怔,缓缓点头。

“当然没问题,莫说三成,即便天下粮商只出一成半的存粮,也足以应对这场天灾了。”

朱元璋肯定的语气让朱英笑意更浓:“不必一成半,既要推行以工代赈,就该让出力气的工人们吃好些。

按两成计算最合适。”

“若能劝动粮商们拿出两成储粮,所有难题岂不迎刃而解?何况各地粮商无需将粮食运往京城再分发,光是省下的运输损耗就十分可观。”

朱元璋眼中闪过亮光,却又突然摇头苦笑:“尽是孩子气的空想。

那些奸商怎会平白献粮?根本行不通。”

见祖父神色黯然,朱英轻叹着推过桌上一盘酱肘子:“老爷子觉得这盘肉市价几何?”

“二十文顶天了。”

朱元璋对民生物价向来了然,却不解孙儿为何突然说起这个。

“在我塞外的镇子,这盘肉值一两银子。”

“荒唐!半头猪的价钱!”

“他们买的不是肉,是英杰商会的招牌。”

见祖父仍不明白,朱英索性说得更直白,“花银子买的是商会接待的体面。

有了这层关系,在燕蓟商路上便无人敢扰——这就是招牌的价值。”

朱元璋闻言怔住,这条他从未想过的路子,此刻正透着奇异的光亮。

在过去的岁月里,朱元璋始终坚守着名器不可轻授的传统理念。

然而此刻,朱英为他展示了一个全新的可能性。

但精明如朱元璋,立即察觉到了这个方案的关键缺陷。

“若能筹得足够赈灾的粮食,朝廷确实可以考虑授予一批闲散文武官职。

“但如何确保这些唯利是图的商人不会借机干预朝政?”

面对朱元璋的疑问,朱英不禁扶额叹息。

“何必执着于文武官职呢?不妨打开思路。

“完全可以将荣誉赋予商号本身,而非个人。

说着,朱英忽然想起什么,转身走入书房。

片刻后,他手持一面小旗返回。

“请看,这是我英杰商会的标识旗。

朱英展开旗帜向朱元璋展示。

旗面上赫然写着四个黑色大字:

英杰商会

“每个商号都有这样的旗帜,主要用于宣传和震慑沿途匪徒。

“但若朝廷允许给予商号官方认可……”

说到这里,朱英取来毛笔。

在”英杰”二字上方,庄重地添上了两个大字:

皇家

当”皇家英杰商会”六个大字跃然旗上时,连朱元璋都不禁心潮澎湃。

以洪武大帝的智慧,自然立即明白了其中奥妙。

他轻抚旗帜,兴奋地说道:

“有此标识的商号必将迅速占领市集。

“皇室之名,胜过百年商誉!”

“而对商号而言,只需捐出部分粮食,就能获得长期受用的金字招牌。

朱元璋越说越激动,视若珍宝地摩挲着旗帜。

“如此既能限制商号影响力于商界,又不必担忧其干政。

“朝廷更可不费分毫,就获得救灾所需的充足粮饷!”

说到这里,朱元璋霍然起身,目光炯炯地注视着朱英。

“还有什么想法?全都说出来!”

“想法吗?那可太多了。

见朱元璋这般模样,朱英不由得面露无奈之色。

老头儿哪儿都挺好,见识终究少了些。

那些后世用腻了的把戏。

光是寻常的节目冠名,也能卖出上亿银钱。

这才刚开了个头而已。

这么一想,朱英忽然觉得兴致索然。

他俯身拾起一片猪头肉塞进嘴里,边嚼边含混地说:

“还能顺着这个往下想。”

“比如定个等级,捐百万两银子、百万石粮食的,就给个顶好的皇家名号。”

“八十万两的,用太子府的名头。”

“五十万两的,挂内务府的牌子。”

说着说着,朱英信手拈来未来的点子。

“各家商户不同,还能设年限,这名号能用三年、五年还是八年?”

“买卖做到哪儿?从直隶到江南,还是燕京到陕甘?”

“这么一来,往后遇着灾荒,还愁没人出钱出力?”

“但凡有点本事的商号,怕不是砸锅卖铁也想争这名号。”

朱元璋攥紧了手里的商旗,仿佛握着金锭。

此刻他才确信,这孙儿岂止有文帝景帝的能耐?

分明是横跨古今、傲视天下的始皇之才!

他试探着开口:

“不如给皇上递个折子,把这主意在朝堂上说说?”

朱英却直摇头。

“凭什么?老朱家的麻烦,让他们自己烦去。”

“关我什么事?我又不是皇帝。”

见他这副甩手掌柜的模样,朱元璋暗暗咬牙。

可他知道这事急不得,便不再多劝。

一时心绪畅快,总算有心思尝菜。

这时他才注意到——

桌上有一道金黄菜品,从未见过。

“这是何物?”

朱元璋夹了一筷细丝,入口脆嫩爽滑。

浓香满溢,新奇至极。

朱元璋猛地瞪大眼睛,诧异道:”此为何物?”

“这叫土豆。

“朱英答道,”与其说是菜蔬,不如说是主食。

“主食?咱怎么从未见过这等粮食?”朱元璋难以置信地追问,脸上的震惊之色比先前听闻朱英的奇思妙想时更甚。

农事向来是国之根本。

新作物的问世,足以让 ** 祭告天地先祖。

见朱英说得如此轻描淡写,朱元璋顿时神色凝重。

他顾不上满桌珍馐,直接端起盘子细细品尝起来。

“至于这么夸张么?”朱英不以为意地摇头。

他自然明白土豆高产对这个时代意味着什么。

当年他还幻想过在关外广种土豆,以粮草不战而胜。

可惜数年后发现,这种无性繁殖的作物会逐渐退化——如今第八代的土豆只有半个拳头大,亩产也从三四十石跌至十余石,还常遭病虫侵害。

心灰意冷的朱英索性将这代小土豆当作普通食材。

可朱元璋嚼着嚼着,竟觉腹中渐饱。

略一盘算,这貌不惊人的土疙瘩竟与米面无异!

“此物从何处得来?亩产几何?”

“海外商船带来的,丰年约四五十石。

咣当一声,朱元璋手中的酒壶摔得粉碎。

“多…多少?”

“肥沃之地四五十石,沙地三十石左右。

“沙地也能种?还有三十石收成?”见朱英点头,朱元璋激动得声音发颤:”天赐祥瑞啊!”

朱英的表情异常认真,朱元璋见状仰天长啸。

这位从乞丐崛起的洪武皇帝,向来对天降祥瑞之说嗤之以鼻。

可眼前的事实让他不得不信——竟有能替代稻麦的作物,亩产高达三十石。

朱元璋顿时泪流满面,悲声痛哭。

“若是当年…咱爹娘能有这样的土豆…”

听着朱元璋撕心裂肺的哭声,朱英神色黯然,轻轻拍抚他的后背。

那些追随朱元璋打天下的老兄弟们,不都是 ** 得走投无路才揭竿而起的吗?

朱英完全明白朱元璋的感受。

若有土豆,或许一切都会不同。

正思忖间,他突然感到手臂传来铁钳般的力道。

抬头对上朱元璋赤红的双眼,只听他嘶声道:”小子…把这土豆献给朝廷!我知道你心怀芥蒂,但天下百姓是无辜的!”

“好好好,都依您。

“见朱元璋情绪激动,朱英连忙安抚,”我本就没说不给啊。

朱元璋闻言一跃而起,气势十足地指向福伯:”去把仓库里的土豆统统装来,一个不许留!”福伯犹豫地看向朱英,见他点头默许,这才叹息着走向粮仓。

目送福伯离开,朱元璋面色渐缓。

方才他满脸涨红的模样,让朱英险些担心这位老人会突发脑溢血。

眼见朱元璋脸色恢复如常,朱英忙斟了杯酒奉上。

“老爷子,咱们先说好。

土豆可以献上,但有几点要讲明。

朱元璋畅饮三杯,朗声笑道:”但说无妨,但凡能做到的,就算豁出这张老脸也给你办成。

大厅里回荡着朱元璋郑重的誓言声,朱英微微摇头道:

“倒也不是什么特别的要求。

“只是这土豆有个致命弱点,最多只能连续种七八年。

“为何?”

眼看朱元璋又要摔茶盏,朱英眼疾手快地接住了杯子。

“这个实在难以解释清楚。

朱英实在不好明说,总不能跟朱元璋讲什么无性繁殖或脱毒技术这些深奥的道理。

他只得含糊解释道:”许是这作物天性如此。

据我所知,七八年后需从别处引种来轮换,或许能稍解此困。

但令朱英意外的是,得知这个缺陷后,朱元璋竟开怀大笑。

“这有何难?”

“如此高产的粮食,合该有些缺陷。

“世上哪有十全十美之物?只需每隔七八年让各地互相调换种子,问题自然解决!”

朱元璋不经意间流露出的王者气度,让朱英不由得刮目相看。

这是他第一次感受到,这位看似普通的老人家,竟有着不输沙场猛将的威严气势。

“不愧是开国一代的人物。

“即便是个寻常文官,也有这等指点江山的气魄!”

察觉到朱英异样的目光,朱元璋暗叫不妙。

方才情绪大起大落间,不小心展露了 ** 本色。

他的栽培大计尚未开始,若因此露了马脚,岂不前功尽弃?

老朱连忙清了清嗓子,正色道:

“小子,还记得我之前说的事吗?”

阅读全部

相关推荐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