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種田不成,只好科舉發家》是一本引人入勝的種田小說,作者“蒿菜”以其細膩的筆觸和生動的描繪,為讀者們展現了一個充滿奇幻色彩的世界。本書的主角宋應知深受讀者們的喜愛。目前這本小說已經更新至第253章再見王氏,總字數529649字,熱愛閱讀的你,快來加入這場精彩的閱讀盛宴吧!
種田不成,只好科舉發家小說章節免費試讀
宋應知死了,活活勞累而死,這輩子的他說一句做牛做馬也不為過。
前世,宋應知是一名程序員,每天加班加點熬到兩點鐘,夜宵不是是擼串喝酒,就是大快朵頤吃火鍋。
這般極不規律的生活,致使他身形愈發臃腫,年過三十,仍未尋得一個女友。
為躲避父母的催婚,宋應知決然辭去工作,從北京一路南下,直奔離家最遠的沿海城市。
然而命運弄人,他竟在高鐵之上突發腦溢血,未能及時搶救而亡。
等再次睜眼,已化為嗷嗷待哺的奶娃娃。
這一世他投生在古代的一戶農家,頭上有兩個哥哥,一個姐姐。
除了他們一家六口之外,還有爺奶二人、二叔一家四口。
一大家子十二口人,全擠在這六間泥巴草房裡。
四歲,本應是嬉戲玩耍的年紀,宋應知卻被奶奶老周氏驅趕至田間,跟隨大人勞作。
他人插秧,他負責送秧苗;他人除草,他負責將草抱至田坎邊上;他人收稻,他跟在後面散落的稻穗。
總之,只要能用上他的地方,一樣都逃不過。
古代多為重男輕女,但當家中男孩多了後,就有重男輕女變成了重長輕幼。
究其緣由,還是這個家太過貧寒!沒那麼多家業分給幾個孩子,於是就有了長子繼承家業的說法。
宋應知很不幸,降生在了這樣的家庭,在宋家,只要還能喘氣的,都得幹活!
宋應知長到七歲時,開始下田插秧收稻,要麼就是去挖野菜撿柴火,冬天還得扛著小鋤頭跟著哥姐去地裡挖草根回來餵豬。
每天累得氣喘吁吁,倒頭就睡。
為了讓兒子們都能娶上媳婦,爹孃每天忙得腳不沾地,宋應知是被自己哥哥姐姐帶大的。
再長大些,哥哥姐姐手中的活計愈發繁多,再也無人陪宋應知說話。
到農閒時,宋應知就想去偷偷上山轉悠轉悠,看看能不能找些珍貴藥材,畢竟這裡是原始森林外圍,發現稀缺藥材的可能性還是很大。
卻被砍柴歸來的爺爺抓個正著,屁股被打得皮開肉綻,被關在家中數日。
原因無他,山中豺狼虎豹甚多,雖說它們僅會在冬季食物匱乏時從深山中走出,可誰又能保證其他季節不會遭遇呢?
不能去山上,宋應知就打起了去縣城的主意,可惜家中長輩忙忙碌碌,沒人願意聽他一個小孩子說話,更是以他年紀太小為由,拒絕了此事。
古代的農村家家戶戶自給自足,除了交稅和去縣城做短工,宋家人幾乎不會去縣城。
接觸不到外面的世界,宋應知也就無法瞭解這個朝代,又何談生財之道。
再則,他雖有上一世的記憶,可他一個程序員,上學時候一心上學,畢業就每天加班加點工作。
下班回家爸媽早早的就把飯菜備好。
除了寫代碼,會的都是些物理化數學等專業知識,再則就是學了十年左右的繪畫、書法。
其他的,宋應知只能算聽說過,真動起手來,就是一新手。
一朝穿越農家,他的一身本領瞬間失去了光彩,在這裡,能吃飽飯的技能才是技能。
宋應知八歲那年,大哥宋應天開始說親,為了給大哥騰岀一間屋子做新房,爹孃將豬圈隔出一半來,當做他和二哥晚上睡覺的地方。
16歲,家裡就給他張羅了一門親事。
可宋家只有六間泥巴房,其中有一間是堂屋,一間是灶房,真正能住人的只有四間。
為了給他娶媳婦,豬都給賣了,哪還有錢再建房?
於是他爹孃乾脆直接把豬圈清掃乾淨,去山上割來新的茅草,用泥巴再給豬圈四面的牆加高一些,換了個新的茅草房頂。
這就是他的新房了……
成親後的宋應知變得更忙了,以前農閒的時候,他每天都在山下撿柴火、割豬草,就算是嚴冬也要去旱地裡挖草根回來餵豬。
成親後,幹這些活都的人變成了她妻子,而他則跟著父親和幾個哥哥去縣裡做短工。
一百斤的麻袋一扛就是幾個月,農忙時回家種地,農閒就去縣城做活。
每天睜眼就是扛不完的麻袋,扛完了倒頭就睡。
好不容易熬到結工錢,好嘛!錢全被他爹拿走了,他連銅板長什麼樣都沒見到!
這樣的日子什麼時候才是個頭?!
宋應知破防了,他從縣裡逃了回來,開始鬧分家,分文不要,只求把他分出去。
然而,
父母在,不分家。
宋家雖然偶有小打小鬧,但也還過得去,何況爺奶都還在,他一個孫輩竟然想要分家?!
於是乎,十七歲的宋應知被自己爹滿村的追著打,很快宋家村所有人都知道了這件事。
整個宋家人的臉上不光彩,宋應知就成了那個出氣筒。
至此,所有的髒活累活都是他幹,分到的吃食越來越少。
用老周氏的話說,他就是吃太飽了沒事幹,既然沒事幹那就多做點少吃點。
想要分家,除非等他們老兩口死了!
在這般毫無底線的壓榨下,宋應知這一世,二十八歲就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