锤石文学
一个专业的小说推荐网站

第3章

寒风卷着尘土扑面而来,张和平眯了眯眼,仰头打量着这近十米高的电线杆和上面那团乱麻。头疼是真头疼,但系统赋予的知识让他心里并非毫无章法。

他放下沉重的工具包,发出“哐当”一声轻响。先从包里取出那副用厚实帆布和牛皮制成的电工安全带,以及一对带着锯齿状铁刺的登杆脚扣。

他动作麻利地将宽厚的腰绳在电线杆底部牢牢捆扎结实,用力拽了拽,确认稳固。接着蹲下身,将脚扣分别套在厚重的棉鞋上,调整好松紧。冰冷的铁刺紧贴着鞋底。深吸一口气,他双手抱住冰冷刺骨的木质电线杆,双脚交替,利用脚扣的锯齿稳稳咬住杆体,配合腰绳的支撑,身体一纵一纵,如同猿猴般敏捷而稳健地向杆顶攀去。

寒风在耳边呼啸,吹得他脸颊生疼,越往上,风势越大,杆子似乎都在微微摇晃。

终于攀爬到故障点附近。他先用腰绳上的安全钩挂住横担,将自己稳稳地固定在杆顶,这才腾出手来。近距离观察,情况比下面看到的更糟。断线纠缠,绝缘破损,一些接头只用黑胶布草草缠裹,在风雪侵蚀下早已老化失效,隐患重重。

“先从安全开始。”张和平默念着系统知识和电工安全准则。

他先从电工皮带上的帆布工具套里抽出那支至关重要的高压验电笔。虽然王主任说已经断了电,但经验告诉他,流程绝不能省。他小心翼翼地将验电笔金属探头分别靠近每一根断线和缠绕的线束。

验电笔的氖泡在几根看似死寂的断线附近,突然发出了微弱但清晰的辉光!

“果然有感应电,或者附近回路有反送电的可能。”张和平心头一凛,暗自庆幸自己的谨慎。带电作业是绝对禁忌。

他立刻从工具包里拿出绝缘胶带,动作迅速而精准地将那几根可能带电的线头以及破损裸露的铜芯,一层层、严密地包裹起来,确保完全绝缘隔离,形成临时保护。这步操作,杜绝了意外触电的风险。

处理完带电隐患,他才开始解决主要故障——断线和混乱的走线。

他从工具包侧袋抽出一把锋利的电工刀。刀光一闪,果断地将那两处被风扯断、端口已经氧化发黑的线头齐根削掉,露出里面新鲜、导电性良好的铝芯。

接着,他从腰后的工具皮套里取下两副崭新的铜质线夹。这种线夹内部有锯齿状的沟槽,专门用于在电线杆上无需截断主线就能可靠地连接导线。

他仔细地将处理好的断线线头穿入线夹的U型槽中,用配套的螺栓和扳手用力旋紧。随着螺栓的紧固,线夹内部的锯齿深深咬合进铝芯,形成牢固且电阻极低的电气连接。他用力拽了拽连接好的线头,纹丝不动。

解决了主干线,接下来是梳理那团乱麻般的支线。系统赋予的知识让他对电流路径和负载分配有着清晰的认知。他像解开一团纠结的毛线,耐心而果断地将不同方向的支线一根根分离、理顺。

对于绝缘层破损的,他毫不吝啬地剪掉破损段,重新用线夹或规范的缠绕法进行连接,并用多层高性能绝缘胶带严密包裹,确保防水防潮。

最麻烦的是几处因长期摩擦或老化导致绝缘严重劣化的线路。张和平没有丝毫犹豫,直接从工具包底部拿出一卷崭新的同规格黑色胶皮绝缘电线。他利落地剪掉老化段,截取适当长度的新线,用最规范的方式进行更换连接。新线在灰暗的背景下显得格外醒目,代表着安全与秩序。

寒风中,张和平的双手早已冻得通红麻木,动作却依旧稳定、精准。每一次拧紧螺栓,每一次缠绕胶带,都透着一种专注的匠气。他腰间的工具随着动作发出轻微的金属碰撞声,在这北风的呼号中,竟有几分奇特的韵律感。

时间一点点过去。当最后一处乱麻被理顺,最后一处破损被更换,最后一圈绝缘胶带牢牢缠紧,张和平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白色的哈气瞬间被风吹散。他再次用验电笔复查了一遍所有处理过的节点,确认安全无误。

低头看去,脚下的电线杆周围,原本垂落的“死线”和乱麻般的线团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几条清晰、稳固、走向合理的主干和支线,虽然依旧朴素,却充满了秩序与力量感。

他小心翼翼解开安全钩,再次确认腰绳稳固,然后利用脚扣,一步步谨慎地从杆顶降下。双脚重新踏上坚实冻土的那一刻,他才感到刺骨的寒意和疲惫排山倒海般袭来,手指几乎失去知觉。

匆匆赶往下一处故障点,同样的流程再次上演。验电、绝缘、断线重接、梳理乱线、优化布局……等他拖着几乎冻僵的身体,修完整条街最后一处断线,时间早已过了晌午。

街道办食堂里,午饭的高峰已过。负责打饭的刘婶看着姗姗来迟、一身寒气、脸颊冻得通红的张和平,眼里带着点同情。她拿起勺子,在已经见底的大菜盆里使劲刮了刮,勉强凑了大半勺几乎看不到油星的熬白菜,又从一个更小的盆里,舀出一个明显比正常小了一圈的杂粮窝头,放在张和平的粗瓷碗里。

“小张啊,快吃吧,都凉了……唉,就剩这些了,凑合垫吧垫吧。”

张和平道了声谢,找了个角落坐下。冰凉的熬白菜带着一股腌菜般的酸涩味,那小窝头更是硬得像块石头。他默默地吃着,感受着食物带来的有限热量,脑子里想的却是王主任路上的提醒和家里那点可怜的存粮。

八分饱?这连五分都勉强。各处都缺粮食,能吃上,没饿着,已经是福气。

下午,张和平坐在相对“温暖”的街道办后勤办公室里,整个办公室里有些昏暗。张和平没闲着,目光扫过办公室墙上那同样显得陈旧、有些地方还用花线和胶布胡乱接续的照明线路。杂乱无章,负载不清,好几个灯座都发黑,显然是接触不良打火导致的。

“正好,一并收拾了。”张和平放下手中的茶杯,搓了搓还有些暖和的手,再次打开了工具包。

这次是在室内,安全系数高了不少。他先拉下了办公室的总闸刀开关,再次验电确认无电后,开始了改造工作。

他搬来梯子,将天花板上所有老旧的拉线开关、灯座、吊线盒一一拆下。果然,里面电线接头大多氧化发黑,缠绕方式随意,有的甚至只是简单拧在一起,裹了几圈早已发脆发黄的胶布,极易发热打火甚至短路。

他从办公桌的抽屉里拿出新的胶木灯座、拉线开关和瓷质吊线盒。这些虽然也是普通货,但质量比那些用了十几年的老家伙强太多。

系统知识让他对线路规划得心应手。他舍弃了那些乱七八糟的花线和冗余接头,重新量裁长度合适的单股硬铜线,严格按照“火线进开关,零线进灯座,控制线连接”的规范进行布线。

所有接头处,他使用最牢靠的“缠绕搪锡法”。将两股铜线紧密缠绕至少五圈以上,确保接触面积大,然后用烧热的电烙铁将焊锡丝融化,均匀地渗透包裹在缠绕的铜线上,最后再包裹两层优质绝缘胶带。这样做出来的接头,导电性好,电阻低,发热小,寿命长,远非简单的拧接加胶布可比。

他将开关集中固定在进门顺手位置,灯座高度调整一致,线路走向横平竖直,用绝缘线卡固定整齐,彻底告别了之前的“蜘蛛网”。

照明线路也被他分成两个回路,靠窗一个回路,靠里一个回路。每个回路都加装了独立的熔断器。这样,一个回路出问题,另一个回路还能提供照明,方便查找故障,也提高了可靠性。

当张和平拧紧最后一个线卡,合上总闸刀开关,拉下崭新的拉线开关时——

“啪嗒!”

清脆的开关声响起,办公室里所有灯泡瞬间亮起!光线均匀、稳定,再也没有了往日的闪烁不定。整个办公室焕然一新,不仅仅是亮度的提升,更是那种杂乱消失后带来的清爽和秩序感。

“好!好哇!亮堂!真亮堂!”

王主任不知何时站在门口,看着焕然一新的办公室线路和稳定明亮的灯光,疲惫的脸上露出了由衷的笑容,连连夸赞。

“和平啊,你这手艺,真是没得说!瞧瞧这线路走的,多规矩!比那新盖的办公楼都不差!咱们街道办,可真是捡到宝了!”

张和平擦了擦额头上忙出的细汗,只是笑了笑,将工具一件件收进包里。“应该的主任,安全点,大家伙儿干活也舒心。正好这两天应该也没啥事儿,我准备把咱们街道办的电路全部重新收拾一遍。”

“行!我支持你,有什么需要就让办公室直接配合你!”王主任高兴的拍了拍手,“你放心,等你把街道办的线路重新弄好了,我做主奖励你五斤棒子面儿……”

“谢谢!真是太谢谢主任了!”张和平激动地对王主任鞠躬感谢。

送走王主任。张和平望着门外依旧阴沉的天空。粮食的隐忧暂时有了解决办法,可四合院的纷扰、未来的路……都如同这冬日里盘根错节的电路,需要他一点点去梳理,去修复,去点亮。

而腰间的工具和脑海里的知识,就是他在这峥嵘岁月里,安身立命、守护一方光明的底气。

阅读全部

相关推荐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